一、别名

苦杏仁的别名有杏仁、北杏仁、山杏仁等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苦杏仁的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山杏、西伯利亚杏、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,微温;有小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肺、大肠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降气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咳嗽气喘: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、气喘,如外感风寒、风热犯肺,或肺热壅盛等导致的咳嗽痰多、喘息等症状。

    • 肠燥便秘:对于津液不足、肠道失润所致的大便秘结有良好疗效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配麻黄:麻黄辛温宣散,能发汗散寒、宣肺平喘;苦杏仁苦温降泄,善降肺气、止咳平喘。二药相伍,一宣一降,可增强宣肺平喘之功,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、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,如麻黄汤。

  • 配桑叶、菊花:桑叶、菊花轻清宣散,能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;苦杏仁苦降肃肺,止咳平喘。三药合用,有疏风清热、宣肺止咳之效,适用于风热犯肺、肺失宣降之咳嗽、咽痛等症,如桑菊饮。

  • 配火麻仁:火麻仁甘平质润,能润燥滑肠;苦杏仁苦温润降,可润肠通便。二者配伍,可增强润肠通便之力,常用于治疗肠燥便秘,如润肠丸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用法:煎服,宜打碎入煎。

  • 用量:5~10g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用量不宜过大:苦杏仁有小毒,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反应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。

  • 婴儿慎用:婴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,对苦杏仁的耐受性较差,容易发生中毒,应慎用。

  •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泻者忌用:苦杏仁性温,且能润肠通便,阴虚咳嗽者使用后可能会加重阴虚症状,大便溏泻者使用后会使腹泻加重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净制: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硬壳。

  • 燀制:取净苦杏仁,置沸水中略烫,至外皮微胀时,捞出,用凉水稍浸,取出搓开种皮,晒干后簸去种皮,取仁。燀制可破坏苦杏仁酶,保存苦杏仁苷,提高药效。

  • 炒制:取燀苦杏仁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黄色,取出晾凉。炒制可降低苦杏仁的毒性,增强其温散肺寒的作用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:呈扁心形,长1~1.9cm,宽0.8~1.5cm,厚0.5~0.8cm。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,一端尖,另一端钝圆,肥厚,左右不对称,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,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。种皮薄,子叶2,乳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苦。

  • 显微鉴别: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醚50ml,加热回流1小时,弃去乙醚液,药渣挥干乙醚,加甲醇30ml,加热回流1小时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苦杏仁苷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三氯甲烷-乙酸乙酯-甲醇-水(15:40:22:10)5~10℃放置12小时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磷钼酸硫酸溶液(磷钼酸2g,加水20ml使溶解,再缓缓加入硫酸30ml,混匀)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
十、贮藏

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苦杏仁含有油脂,易走油、变色、变质,因此应密封保存,避免受潮、受热和阳光直射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苦杏仁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苦杏仁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苦杏仁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