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广木香、青木香、蜜香、云木香、南木香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菊科植物木香(Aucklandia lappa Decne.)的干燥根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、苦,温。

  • 归经: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
  • 主治

    1. 脾胃气滞,脘腹胀痛,食积不消,呕吐泄泻。

    2. 泻痢后重,胸胁胀痛,黄疸。

    3. 疝气疼痛,气滞血瘀之痛经、月经不调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木香 + 陈皮:理气和中,治脾胃气滞、脘腹胀痛。

  2. 木香 + 砂仁:行气化湿,温中止呕,治寒湿困脾、胃脘冷痛。

  3. 木香 + 黄连:清热燥湿,行气止痛,治湿热痢疾、里急后重。

  4. 木香 + 槟榔:行气导滞,通便止泻,治积滞内停、便秘或泄泻。

  5. 木香 + 延胡索:活血行气止痛,治气滞血瘀之胸胁、脘腹疼痛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3~6g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  • 使用注意:生用行气力强,煨用行气力缓而实肠止泻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阴虚津亏者慎用:木香辛温香燥,易耗伤阴液。

  2. 孕妇慎用:木香行气力强,可能动胎气。

  3. 忌与降压药同用:木香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,导致低血压。

  4. 忌与抗凝药同用:木香可能增强抗凝作用,增加出血风险。

八、炮制

  1. 木香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
  2. 煨木香:取未干燥的木香片,用湿纸包裹,置火灰中煨至纸焦黑,取出,除去纸。

    • 作用:煨制后行气力缓,增强实肠止泻之功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木香: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,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,有纵皱纹及侧根痕。质坚硬,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,中部有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,油点(油室)散在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

    • 煨木香:形如木香片,表面深黄色,气微香,味微苦。

  2. 显微鉴别

    • 粉末黄绿色,菊糖多见,表面现放射状纹理。

    • 木纤维多成束,长梭形,直径16~24μm,纹孔口横裂缝状、十字状或人字状。

    • 网纹导管多见,直径30~90μm。

  3. 理化鉴别

    • 取粉末加甲醇超声处理,滤过,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

    • 取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、木香烃内酯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。

    • 薄层色谱法试验,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环境:置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
  • 容器:宜用密封容器,避免与挥发性药材同贮。

  • 注意事项:定期检查,发现霉变或虫蛀应及时处理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木香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木香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木香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