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竹茹的别名有竹皮、青竹茹、淡竹茹、竹二青、青子竹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竹茹的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青竿竹、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。全年均可采制,取新鲜茎,除去外皮,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,或削成薄片,捆扎成束,阴干。前者称“散竹茹”,后者称“齐竹茹”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性微寒,味甘。

  • 归经:归肺、胃、心、胆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清热化痰、除烦止呕。

  • 主治:用于痰热咳嗽、胆火挟痰、烦热呕吐、惊悸失眠、中风痰迷、舌强不语、胃热呕吐、妊娠恶阻、胎动不安等病症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痰热咳嗽:竹茹可配伍桑白皮、知母,以清痰热,使肺气清肃,咳嗽止。

  • 阴虚痰火、心烦咳嗽:竹茹可配伍桔梗、杏仁,以缓解心烦咳嗽不止的症状。

  • 心烦失眠:竹茹可配伍半夏、枳实、陈皮,以清心除烦,安神助眠。

  • 痰热阻滞中焦、反胃呕吐:竹茹可配伍黄连、陈皮、半夏,以清胃热,降气止吐。

  • 胃虚有热呕吐:竹茹可配伍陈皮、生姜、人参,以调和胃气,止吐。

  • 妊娠早期呕吐不食:竹茹可配伍芦根、生姜,以缓解妊娠呕吐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竹茹的用量一般为5~10克,可煎汤内服,也可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配伍使用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脾胃虚寒者禁用:竹茹性微寒,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,食用竹茹可能会加重脾胃的寒凉,导致消化不良、腹泻等问题。

  • 阴虚津伤者慎用:竹茹虽然有滋阴润燥的功效,但如果阴虚津伤的人群长期、大量使用,可能导致阴液耗损更加严重,影响身体健康。

  • 孕妇使用需慎重:孕妇使用竹茹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,因此孕妇在使用竹茹前,一定要先咨询医生,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鲜竹刮取晾干:选取新鲜竹茎,用刀刮取表层青皮与内层黄白色部分,置于通风处阴干。此法保留竹茹清热化痰的特性,避免暴晒导致有效成分流失。阴干后质地轻脆,便于后续加工或直接入药。

  • 蒸制软化:将干燥竹茹隔水蒸10~15分钟,使其纤维软化,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。蒸制后药性更温和,适合脾胃虚弱者使用,同时保留化痰止咳的功效。

  • 姜汁炙:竹茹与生姜汁拌匀,文火炒至微黄。姜汁辛温,能中和竹茹寒性,协同增强降逆止呕作用,常用于妊娠呕吐或胃气上逆症状。

  • 炒炭:竹茹武火炒至表面焦黑、内部焦黄,制成竹茹炭。炭药具有收敛止血特性,适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咯血、衄血等症状。

  • 蜜炙:竹茹与炼蜜拌匀后炒至不粘手。蜂蜜甘润,可缓解竹茹寒性,增强润肺止咳功效,尤宜于肺燥干咳或痰少黏稠者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正品性状: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,宽窄厚薄不等,浅绿色、黄绿色或黄白色。纤维性,体轻松,质柔韧,有弹性。气微,味淡。

  • 伪品特征:竹茹里混入木屑,用手握会扎手。

十、贮藏

竹茹应置干燥处,防霉、防蛀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竹茹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竹茹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