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板蓝根无特定广为人知的别名,通常直接以其植物名“板蓝根”称呼。
二、入药部位
板蓝根的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味苦,性寒。
归经:归心、胃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清热解毒、凉血利咽、抗炎消肿、改善体质、抗氧化、利尿等。
主治:
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,发热头痛、咽痛等症状。
缓解咽喉炎、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咽喉痛、红肿等症状。
适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鼻塞等症状。
对支气管炎、急性咳嗽、慢性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。
可用于喉咙炎引起的声带肿胀和声音嘶哑的症状。
五、相关配伍
配金银花:两者药性偏寒,搭配可起到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、凉血利咽的功效,用于治疗外感发热、咽喉肿痛、痄腮、温病初起等症状。
配蒲公英: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利湿通淋、清喉利咽的功效,可用于治疗热淋涩痛、湿热黄疸、咽喉肿痛、温病初起等症状。
配胖大海:具有清肺化痰、利咽开音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可治疗肺热声哑、咽喉疼痛、咳嗽、外感发热、燥热便秘等症状。
配黄芩:具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清喉利咽的功效,可治疗湿温、胸闷恶心、肺热咳嗽、咽喉肿痛等症状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一般每次服用量为10克至15克,具体可参考包装说明或医生建议。
形式:可制成颗粒剂、冲剂或煎剂,一般通过温水冲服。
时间:通常每天服用两到三次,最佳时间是在饭后半小时,以便更好地吸收和减轻对胃的刺激。
七、使用禁忌
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:板蓝根性寒,体虚者服用可能加重病情。
脾胃虚寒者慎用:服用后可能会伤及脾胃,导致腹泻等不适。
过敏体质者慎用:首次使用时应注意观察,如有不适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。
避免与滋补性中药和西药一起服用:可能产生过量和副作用。
避免与治疗感冒的西药如复方氨酚烷胺等药物同时食用:可能产生不良反应。
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、肥甘厚腻、生冷的食物:如辣椒、生姜、白酒、肥肉等,不能抽烟、喝酒。
八、炮制
- 方法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
本品呈圆柱形,稍扭曲,长10~20cm,直径0.5~1cm。
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,有纵皱纹、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。
根头略膨大,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。
体实,质略软,断面皮部黄白色,木部黄色。
气微,味微甜后苦涩。
十、贮藏
环境: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适宜温度在28℃以下,相对湿度65%~75%。商品安全水分为11%~13%。
注意事项:本品易受虫蛀、受潮发霉、泛油、变色、散味、吸潮变软,两端及折断面易出现白色或绿色霉斑;泛油品断面颜色加深,溢出油状物,气味散失。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,发现初霉、虫蛀要及时晾晒或用溴甲烷、磷化铝等熏蒸。有条件的地方,可以密封臭氧充氮养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