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黄精在中药领域有“黄土之精”等雅称,象征其滋养特性,但更常见的别名在传统文献中较少提及,通常以“黄精”为正式名称使用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黄精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茎。根茎呈结节状或扁圆柱形,长度通常在3 - 10厘米,直径1 - 3厘米不等,表面颜色为黄棕色或灰棕色,质地坚硬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味甘,性平。

  • 归经:归脾、肺、肾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具有滋阴润肺、补脾益气、补肾益精、抗氧化及抗衰老、调节免疫等功效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用于肺燥咳嗽、虚劳久咳等症状,能滋养肺阴,润肺止咳。

    • 用于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神疲乏力等症状,可增强脾胃功能,提高食欲。

    • 用于肾阴不足、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症状,能滋补肾阴,填精益髓。

    • 现代研究表明,黄精还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的作用,能清除自由基,延缓细胞衰老,保持皮肤紧致有弹性;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,提高抵抗力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搭配沙参、麦冬、川贝、百部:适用于久咳、燥咳。

  • 搭配党参、山药、白术、陈皮:适用于脾虚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。

  • 搭配枸杞、淫羊藿、菟丝子:适用于肾虚精亏、头晕眼花、腰膝酸软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干制泡水:将黄精切片后晒干,每次取3 - 5克,用热水冲泡,像泡茶一样饮用,适合日常保健。

  • 熬汤炖煮:可作为煲汤的材料,与鸡肉、排骨等一同炖煮,建议每次用量为10 - 20克,以发挥滋补作用。

  • 入菜烹饪:可用于各种菜肴中,搭配不同的食材烹饪,如炒菜或做成甜品,通常切片加入菜肴中,控制在10 - 15克左右。

  • 药膳调理:在中医药膳中,常与其他中药材如枸杞、党参等一起使用,根据具体需要配方食用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脾胃虚寒者慎用:黄精性味甘平,但脾胃虚寒者消化功能较弱,服用后可能加重腹胀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其滋腻之性可能影响脾胃运化,导致寒湿内停。

  • 湿盛中满者不宜:湿盛中满者体内湿浊壅滞,常表现为脘腹胀满、舌苔厚腻等症状,黄精具有滋补作用,可能助湿生痰,加重湿浊内蕴的情况。

  • 外感发热期间禁用:外感发热时,人体正气与邪气交争,此时应以解表祛邪为主,黄精属于滋补类药物,可能敛邪碍表,导致邪气难以外透,反而延长病程。

  • 孕妇慎用:孕妇体质特殊,用药需格外谨慎,黄精虽为平补之品,但其药理作用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,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黄精对孕妇的安全性。

  • 过敏体质者慎用:部分人群可能对黄精中的成分过敏,服用后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或消化道不适等症状,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黄精时应从小剂量开始,观察有无不良反应,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酒黄精炮制:将黄精洗净切片,加入适量黄酒拌匀,闷润至酒被吸尽,然后置于蒸锅内蒸至色泽黑润,取出晾干。

  • 清蒸黄精炮制:把黄精洗净,置于蒸锅内蒸至熟透,取出晒至半干,再蒸再晒,反复多次,直至外皮微皱,内部滋润柔软。

  • 黑豆制黄精:黄精与黑豆同煮,煮至黑豆汁吸尽,再晾干。

  • 蜜制黄精:黄精与适量蜂蜜拌匀,稍闷后置于锅内用小火炒至不粘手。

  • 熟地制黄精:黄精与熟地一起煮制,煮至黄精熟透,捞出晾干,能加强滋阴养血的作用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外观特征:根茎呈结节状或扁圆柱形,表面颜色为黄棕色或灰棕色,质地坚硬。

  • 断面特征:横断面有角质光泽,呈半透明状,颜色多为淡黄色至黄棕色,可见明显的环纹及点状维管束排列。

  • 味道和气味:本身带有微微甜味,闻起来无明显香气,但稍带草药的清香。

  • 种类区分:市场上常见的黄精主要分为滇黄精、多花黄精和大黄精三种。滇黄精块茎较纤细,多花黄精块茎呈长条状而略弯曲,大黄精块茎较粗短厚实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阴凉通风处晾干:新鲜黄精含有大量水分,直接堆放易霉变,需摊开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,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有效成分流失,表面水分蒸发后可延长保存时间,注意定期翻动确保均匀干燥。

  • 冷藏保鲜:未处理的黄精可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冰箱冷藏层,低温环境抑制微生物繁殖,保持药材活性,建议一周内使用完毕,长期冷藏可能导致质地变软或营养流失。

  • 切片晒干:将黄精洗净后切成薄片,平铺于竹筛中暴晒至完全干燥,阳光中的紫外线辅助杀菌,干燥后装入密封罐避免受潮,此法适合长期保存且便于后续煎煮或泡制。

  • 真空包装:采用真空机抽除包装袋内空气,隔绝氧气和湿气,防止黄精氧化变质,真空状态下可常温保存数月,开封后需尽快使用以免受环境因素影响。

  • 米酒浸泡:新鲜黄精整根或切片后浸入高度米酒中,酒精具有防腐作用,同时促进黄精有效成分溶出,密封存放于避光处,兼具保存与药效增强的双重效果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黄精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黄精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