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何首乌别名首乌,因根茎形态特殊且药效显著,在民间及中医文献中常以此名流传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何首乌的入药部位包括块根和藤茎:

  • 块根:经炮制后称“何首乌”或“制首乌”,是补肝肾、益精血的核心部位。

  • 藤茎:药材名为“夜交藤”(或首乌藤),具有安神、祛风通络的功效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性温,味苦、甘、涩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心、肾经。其温性可驱寒,苦味能燥湿,甘味可滋补,涩味能收敛,共同作用于肝、心、肾三脏,发挥补益精血、安神定志的作用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何首乌具有补肝肾、益精血、乌须发、强筋骨、化浊降脂、润肠通便等功效,主治:

  • 精血亏虚:如头晕眼花、须发早白、腰膝酸软。

  • 肝肾不足:如肢体麻木、风湿痹痛、眩晕耳鸣。

  • 高脂血症:通过化浊降脂改善痰瘀内阻。

  • 肠燥便秘:含大黄酚促进肠道蠕动,缓解便秘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何首乌+枸杞:滋补肝肾,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、面色苍白。

  2. 何首乌+大枣:益气养血,缓解精血亏虚导致的腰膝酸软、头晕眼花。

  3. 何首乌+当归:活血化瘀,改善皮肤黯淡、身体疲劳。

  4. 何首乌+白芍:滋补肝肾,缓解肝肾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。

  5. 何首乌+乌梅:涩肠止泻、敛肺止咳,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胃酸、恶心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

    • 日常推荐用量:每次6-12克(生首乌),制首乌每次9-15克。

    • 治疗脱发或白发:每日9-15克制首乌,开水浸泡饮用。

    • 缓解便秘:新鲜何首乌每次10-30克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不宜过量:含蒽醌类化合物,长期大剂量(每日超30克,连续超1个月)可能引发肝损伤。

  2. 孕妇慎用:活血作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诱发子宫收缩。

  3. 脾胃虚弱者慎用:性质滋腻,易阻碍运化,加重腹胀、腹泻。

  4. 避免与特定药物同服:如抗凝血药、降糖药,可能增强或减弱药效。

  5. 忌铁器煎煮:鞣质与铁离子结合生成沉淀,降低药效并可能产生刺激性成分。

八、炮制

  1. 制首乌:生首乌洗净晒干后切片,用黑豆汁浸泡并蒸煮至汁液渗透,最后晒干或烘干。此法增强补益精血、乌须发功效,降低毒性。

  2. 煨制:与黄酒同炒至表面微黄,降低毒性,提高养肝补肾效果。

  3. 酒制:黄酒喷洒后蒸煮,增强活血化瘀、通络作用。

九、鉴别

  1. 外观

    • 优质品:不规则块状,表面红棕色或黑褐色,有纵皱纹和横向皮孔,饱满无破损。

    • 劣质品:表面光滑,颜色不均,可能有化学染色痕迹。

  2. 质地:坚硬不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,有云锦状纹理。

  3. 气味:微苦带清香,劣质品可能有霉味或异味。

  4. 水试:浸泡后水色微黄,无浑浊或沉淀;劣质品水色浑浊或有沉淀。

十、贮藏

  1. 环境:阴凉、干燥、通风处,温度≤20℃,湿度≈60%,避光保存。

  2. 包装:密封容器(如玻璃瓶、塑料袋),防空气和水分进入。

  3. 防潮:容器内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、生石灰)。

  4. 防虫:放入花椒、大蒜等天然防虫物品。

  5. 定期检查: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是否受潮、发霉、生虫,及时处理。

  6. 避免混杂:不与其他有异味或易变质物品混放,防止品质受影响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何首乌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何首乌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何首乌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