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补骨脂的别名包括破故纸、胡韭子,其名称源于果实入药特性及形态特征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补骨脂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。传统用法以整个果实入药,而非单独使用种子,果实内含种子但药用价值以整体果实为主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性温,味辛、苦。

  • 归经:归肾、脾经。其温性可驱寒,辛味能发散,苦味能燥湿,共同作用于肾、脾二脏,发挥温肾助阳、健脾止泻的功效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补骨脂具有温肾壮阳、固精缩尿、纳气平喘、温脾止泻的功效,主治:

  • 肾阳虚证:如腰膝酸软、畏寒肢冷、阳痿早泄、遗精滑精、尿频尿急。

  • 肺肾两虚:如慢性咳喘、气喘咳嗽。

  • 脾胃虚寒:如腹泻、消化不良。

  • 其他:外用可消风祛斑,治疗白癜风、斑秃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补骨脂+菟丝子:增强补肾固精作用,改善肾虚遗精、滑精。

  2. 补骨脂+杜仲:补肝益肾、壮阳缩尿,治疗腰膝冷痛、尿频尿急。

  3. 补骨脂+桑寄生:温肾助阳、强筋壮骨,缓解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风湿痹痛。

  4. 补骨脂+肉豆蔻:温脾止泻,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泻。

  5. 补骨脂+五味子:纳气平喘,改善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喘、气短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常规剂量为6-10克;或入丸散。一次最大用量不建议超过20克,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  • 外用:适量捣敷或酒浸涂患处,治疗白癜风、斑秃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阴虚火旺者:可能加重口干舌燥、潮热盗汗、心烦失眠等症状。

    • 大便秘结者:收敛作用可能加重便秘。

    • 孕妇:可能影响胎儿发育,需避免使用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:可能引起皮疹、瘙痒等过敏反应。

  2. 使用注意:避免自行用药,需遵循医生建议,控制剂量和疗程。

八、炮制

补骨脂的炮制方法包括:

  • 黄酒制:增强温肾助阳作用。

  • 醋制:增强收敛固涩作用。

  • 炒制:炒至微鼓起,增强药效。

炮制后药物更易煎出有效成分,提高疗效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性状鉴别

    • 外观:呈肾形,略扁,长3-5mm,宽2-4mm,厚1-3mm。表面黑色、黑褐色或灰褐色,具细微网状皱纹。

    • 质地:质硬,果皮薄,与种子不易分离。

    • 气味: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

  2. 显微鉴别

    • 种皮栅状细胞:成片,细胞壁增厚,木化,胞腔小,内含红棕色物。

    • 内果皮厚壁细胞:成片,棕黄色,壁不均匀增厚,木化,胞腔小。

十、贮藏

补骨脂应密封保存,避免阳光直射,存放在阴凉干燥处,远离儿童。需按照药品包装上的有效期进行存储,过期药品不得使用。若药品出现颜色变化、沉淀、异味等现象,应视为变质,不得使用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补骨脂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补骨脂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