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腹皮是中药中具有行气宽中、利水消肿等功效的药材,主治湿阻气滞、水肿胀满等症,但气虚体弱者、孕妇及阴虚火旺者需禁用或慎用,且需注意配伍禁忌与用法用量。以下从基本信息、功效、临床应用、用法用量、禁忌等方面展开介绍:

一、基本信息

大腹皮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,有“大腹毛”等别名。其性微温,味辛,归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经,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果实,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,经煮后干燥、剥取果皮等步骤制成。

二、核心功效

  1. 行气宽中

    • 大腹皮辛能行散,主入脾胃经,能行气导滞,缓解胃肠气滞、脘腹胀闷、大便不爽等症状,常与厚朴、陈皮等消食行气药同用,增强疗效。
  2. 利水消肿

    • 大腹皮辛散温通,能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,有利水消肿之功,可用于水湿外溢之皮肤水肿、小便不利、脚气浮肿等,常与茯苓皮、冬瓜皮等配伍。
  3. 驱虫止痛

    • 大腹皮对蛔虫等寄生虫有麻痹作用,可使寄生虫随大便排出体外,缓解由寄生虫引起的腹痛等症状。

三、临床应用

  1.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

    • 用于治疗饮食积滞、食少纳呆、恶心呕吐、脘腹胀满等症状,如与厚朴、山楂、麦芽等消食行气药同用。
  2. 治疗水肿及泌尿系统疾病

    • 对水肿胀满、小便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疗效,常与茯苓皮、五加皮等利水中药同用,增强利水消肿效果,也用于治疗湿性脚气。
  3. 治疗寄生虫疾病

    • 针对蛔虫等寄生虫疾病,能使麻痹的寄生虫随大便排出体外,缓解腹痛等症状。

四、用法用量

  1. 内服

    • 煎汤用量为5 - 10克,也可入丸、散。
  2. 外用

    • 取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
五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气虚体弱者:大腹皮行气作用强烈,易耗气,加重乏力、气短等症状。

    • 孕妇:可能刺激子宫平滑肌,引发胎动不安或流产风险。

    • 阴虚火旺者:如潮热盗汗、口干舌燥人群,用后易加重阴虚症状。

  2. 配伍禁忌

    • 甘草:传统“十八反”中,大腹皮与甘草可能存在拮抗作用,影响药效。

    • 乌头类(如川乌、草乌):与乌头碱成分结合可能增加毒性风险。

    • 其他理气药:与枳实、青皮等配伍时,需减少用量,避免行气过度导致腹胀、腹泻。

  3. 注意事项

    • 槟榔碱毒性:大腹皮含槟榔碱,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恶心、心慌等反应,需严格控量。

    • 避免长期使用: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,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疗程。

    • 遵医嘱用药:若需与其他药物(如降压药、镇静剂)联用,可能存在相互作用,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    • 出现不适及时停药:若用药后出现头晕、腹痛等不适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
六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大腹皮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大腹皮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