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冬(学名: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)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干燥块根为常用中药材,具有养阴润燥、清肺生津等功效,以下从基本信息、功效、临床应用、用法用量、禁忌等方面展开介绍:

一、基本信息

天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,主产于中国华东、华南及西南地区,东亚、东南亚等地亦有分布。其茎蔓生,叶退化为鳞片状,块根肉质簇生,呈纺锤形;夏季开淡绿色小花,浆果球形,成熟后红色。药用部位为干燥块根,含天冬多糖、皂苷、氨基酸等成分。

二、核心功效

  1. 养阴润燥:天冬能滋养肺肾之阴,缓解肺燥干咳、咽干口燥等症状,改善阴虚发热、津伤口渴及肠燥便秘。

  2. 清肺生津:可清除肺热,稀释黏痰,促进痰液排出,用于治疗肺热咳嗽、痰黄黏稠等症状。

  3. 滋阴补肾:天冬性偏寒,归肾经,有滋阴补肾、降虚火的作用,可缓解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痛、头晕耳鸣等症状。

  4. 清热养胃:天冬归胃经,能清热养胃,缓解热伤胃津引起的口渴、口干、胃胀等症状,适合长期调理肠胃系统。

  5. 润肠通便:富含黏液质等成分,可润滑肠道,促进排便,治疗内热肠燥引起的大便燥结等症状。

  6. 抗菌抗炎:现代研究表明,天冬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活性,对多种细菌、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  7. 提高免疫力:天冬能增强机体免疫力,调节免疫系统,提升免疫细胞活性,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。

三、临床应用

  1. 呼吸系统疾病:用于治疗肺燥干咳、顿咳痰黏、咽干口渴等症状,常与麦冬、生地等配伍增强滋阴效果。

  2. 消化系统疾病:缓解热伤胃津引起的口渴、口干、胃胀等症状,改善肠胃功能。

  3. 便秘治疗:润滑肠道,促进排便,治疗内热肠燥引起的大便燥结等症状。

  4. 其他症状:治疗腰膝酸痛、骨蒸潮热、内热消渴等症状,调理肾阴亏虚引起的身体不适。

四、用法用量

  1. 内服:煎剂常规用量为6-12克,可配伍麦冬、生地等增强滋阴效果;丸散用量为0.75-3.6克;注射剂用量为10-20毫克(逐渐递增),用生理盐水500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。

  2. 外用:鲜品捣敷可缓解疮疡肿毒(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)。

五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脾胃虚寒者:天冬性寒,易加重腹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
    • 风寒咳嗽者:天冬性寒,不适用于风寒咳嗽,可能加重症状。

    • 孕妇及儿童:孕妇可能刺激子宫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;儿童脏腑娇嫩,避免自行用药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:部分人可能出现皮疹、瘙痒等过敏反应,需立即停用并就医。

  2. 注意事项

    • 避免长期过量服用: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腹泻或消化不良,建议症状缓解后停用。

    • 饮食和生活习惯:服用天冬期间需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、辛辣和刺激性食物,以及抽烟饮酒,以免影响药物疗效。可适当增加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    • 遵医嘱用药:中药配伍需遵循医嘱,避免过量引发胃部不适。若需长期服用或用于疾病治疗,建议咨询中医师,结合体质调整用法。

六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天冬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天冬-药材.jpg

中药-天冬-药材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