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鹅抱蛋、山地瓜、猫儿卵、野番薯、野红薯、老鼠瓜薯、穿山老鼠、见肿消、山葡萄秧、乌藤、铁老鼠、地老鼠、母鸡带仔、白根、白水罐、五爪藤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葡萄科植物白蔹(Ampelopsis japonica (Thunb.) Makino)的干燥块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及细根,切成纵瓣或斜片,晒干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、辛,微寒。

  • 归经:归心、胃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功效

  1. 清热解毒:治疗热毒壅盛引起的疮疡肿痛。

  2. 消肿止痛:缓解跌打损伤或痈肿疮毒导致的肿胀疼痛。

  3. 生肌敛疮:促进创面愈合,用于溃疡久不收敛或外伤溃烂。

  4. 散结消痈:化解瘀滞结块,治疗乳痈、瘰疬等。

  5. 凉血止血: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鼻衄、便血等出血症状。

主治

  • 外科疾病:痈肿疮毒、乳痈、瘰疬、烫伤、冻疮。

  • 内科疾病:血热出血、咽喉肿痛。

  • 其他: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白蔹与金银花:白蔹清热解毒,金银花疏散风热,两者配伍增强解毒效果。

  2. 白蔹与蒲公英:白蔹消痈散结,蒲公英清热解毒,共同治疗疮疡肿毒。

  3. 白蔹与黄芪:白蔹敛疮生肌,黄芪补气固表,促进伤口愈合。

  4. 外用方:与乌头、黄芩等配伍,制成膏药贴敷患处,治疗痈肿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4.5~9克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或煎汤洗患处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脾胃虚寒者慎用,因其性微寒可能加重虚寒症状。

    • 孕妇慎用,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  2. 配伍禁忌

    • 反乌头(不宜与川乌、草乌、附子同用)。
  3. 其他

    • 避免与生冷、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服。

    • 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脾胃不适,建议搭配温性食物如生姜、红枣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生用:洗净泥土,润透后切厚片,晒干。

  2. 炒用:文火炒至微黄色,增强温性,减少寒凉之性。

九、鉴别

性状鉴别

  • 外观:呈纵瓣状或不规则块状,形似“鹰爪”,表面白色或淡棕白色,皱缩有纵沟。

  • 质地:坚硬不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,粉性足。

  • 气味:气微,味甘、微苦。

伪品鉴别

  • 羊角藤根:表面棕褐色,粗糙,无粉性,气味不同。

十、贮藏
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避免与潮湿、高温环境接触,保持药材干燥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白蔹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白蔹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