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斑蝥的别名众多,包括斑蟊、斑猫、龙尾、斑蚝、龙蚝、斑菌、晏青、龙苗、斑毛、班蝥、羊米虫、老虎斑毛、花斑毛、花壳虫、小豆虫、放屁虫、花罗虫、章瓦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斑蝥科昆虫南方大斑蝥(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)或黄黑小斑蝥(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)的干燥体。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捕捉,以6-8月为盛,捕捉后去头、足、翅,干燥入药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性热,味辛,有毒。
归经:归肝、胃、肾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破血逐瘀,散结消癥,攻毒蚀疮,发泡止痛。
主治:
癥瘕积聚:肿瘤、肝硬化、经闭腹痛等。
疮疡肿毒:痈疽恶疮、顽癣、瘰疬、瘘疮。
神经痛与斑秃:风湿痹痛、神经痛、斑秃。
皮肤疾病:牛皮癣、神经性皮炎、疣痣(外用)。
五、相关配伍
瘰疬瘘疮:与白砒、白矾、青黛配伍,增强解毒蚀疮之力。
经闭腹痛:与桃仁、大黄配伍,破血通经。
痈疽发背:与雄黄、乳香配伍,攻毒消肿。
肝硬化:与丹参、桃仁配伍,活血消癥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入丸散,0.03-0.06克/日,分次服用(需严格炮制)。
外用:
研末调敷、发泡或制成酊剂、油膏,浓度控制在0.1%-1%。
面积不超过体表5%,每日1次,连续不超过7天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
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儿童禁用。
体虚者、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注意事项:
内服需严格炮制,外用避免接触健康皮肤,不可长期使用。
服药期间忌食辛辣、油腻食物,密切监测肝肾功能。
八、炮制方法
米炒斑蝥:
米置热锅中,中火加热至冒烟,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。
筛去米,除去头、足、翅,摊开放凉。每100kg斑蝥用米20kg。
碱制法:
- 现代炮制用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处理,使斑蝥素转化为斑蝥酸钠,降低毒性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
大斑蝥:体长1.5-3cm,黑色,被绒毛;鞘翅每翅有2大黄斑,翅中央黄色波状横带;腹及足部有黑色长绒毛。
小斑蝥:体长1-1.5cm,形似大斑蝥但较小,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阔。
显微鉴别:体表有非腺毛(单细胞,表面颗粒状突起),气门孔明显。
十、贮藏
置干燥密闭容器中,防潮、防蛀,避光保存。定期检查,确保无霉变或虫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