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白薇的别名众多,包括薇草、知微老、老瓜瓢根、山烟根子、百荡草、白马薇、白前、老君须、春草、白微、白幕、骨美、白龙须、龙胆白薇、巴子根、金金甲根、老虎瓢根、婆婆针线包、东白微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萝藦科植物白薇(Pulsatilla chinensis (Bge.) Regel)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和根茎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干燥后入药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味苦、咸,性寒。
归经:归胃、肾经(亦有说法认为入心、肾二经或心、脾二经,但胃、肾经是较为普遍认可的)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清热凉血、利尿通淋、解毒疗疮。
主治:
阴虚发热:骨蒸劳热、产后血虚发热。
热淋血淋: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沥涩痛。
痈疽肿毒:热毒疮疡、咽喉肿痛、蛇虫咬伤。
其他:温邪伤营发热、阴虚外感等。
五、相关配伍
阴虚发热:与生地黄、知母、地骨皮等配伍。
产后血虚发热:与当归、人参等补益气血之品同用。
热淋血淋:与滑石、车前子、木通等利尿通淋药配伍。
热毒疮疡:与金银花、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内服,或单用捣烂外敷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2克(亦有说法为3-9克或10-15克,但5-12克是较为常见的用量)。
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。
配伍禁忌:不宜与藜芦同用(属于“十八反”配伍禁忌)。
八、炮制方法
生白薇:拣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
炒白薇:取白薇片,文火炒至黄色,略见焦斑时取出摊凉。
炙白薇:取白薇片,用炼蜜加少许开水拌匀,炒至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晾(每100公斤白薇,用炼蜜25公斤)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:
根及根茎:呈结节状,略横向弯曲,长10-15厘米,直径0.1-0.2厘米。表面灰棕色至淡棕色,有纵皱纹及根痕。
质地:质坚脆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类白色。根细长圆柱状,略弯曲或卷曲,形如“马尾”或“龙胆草”。
显微鉴别:
- 粉末:类白色或浅黄色,淀粉粒众多,广卵形、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。表皮细胞类长方形,垂周壁微波状弯曲。螺纹导管可见。
十、贮藏
置干燥处,防霉、防蛀。避免与潮湿环境接触,保持干燥以防止霉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