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草果的别名包括:草果仁、草果子、老蔻

二、入药部位

入药部位为姜科植物草果(Amomum tsao-ko Crevost et Lemaire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或低温干燥后使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,温。

  • 归经:归脾、胃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功效

  1. 燥湿温中:治疗寒湿内阻、脘腹胀痛、呕吐泄泻。

  2. 截疟除痰:用于疟疾寒热、瘟疫发热。

  3. 消食化积:改善食积不化、胃脘胀痛。

主治

  • 寒湿内阻:脘腹胀痛、痞满呕吐。

  • 疟疾:寒热往来、瘟疫发热。

  • 食积不化: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草果配槟榔

    • 草果醒脾化浊,宣达伏邪而辟疫;槟榔利水化湿而行气滞。

    • 适用于瘟疫或疟疾伴憎寒化热、胸闷呕恶、头痛烦躁。

  2. 草果配常山

    • 草果辛温祛寒,燥湿除痰截疟;常山苦寒清热除痰截疟。

    • 苦温并用,既除寒热,又化湿浊。治疟疾反复发作,寒湿内阻,邪伏阴伤。

  3. 草果配知母

    • 草果辛散温通,温中化浊,化浊截疟;知母甘苦寒凉,清热泻火,滋阴润燥。

    • 一寒一热,相互制约,共奏和表里除寒热之功。适用于表里不和,乍寒乍热,寒热往来以及疟疾等。

  4. 草果配山楂

    • 草果温脾燥湿,消食化积;山楂消食导积,健脾和胃。

    • 消食导滞,治饮食积滞致脘腹胀痛,嗳腐吞酸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3-6克,后下;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研末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阴虚血燥、津液不足者慎用(辛温耗液)。

    •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(性温燥,可能引发胎动不安)。

    • 对草果过敏者禁用。

  • 配伍禁忌:避免与寒凉药物同用,以免降低药效。

  • 饮食禁忌:服药期间忌食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1. 生用:除去杂质,晒干后直接使用。

  2. 草果仁:武火炒至焦黄色并鼓起,去壳取仁,捣碎。

  3. 姜草果仁:净草果仁加姜汁拌匀,文火炒至深黄色,晾凉后捣碎(每100kg草果仁用生姜10kg)。

九、鉴别

性状鉴别

  • 果实:长椭圆形,具三钝棱,长2-4cm,直径1-2.5cm。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,有纵沟及棱线,果皮质坚韧,易纵向撕裂。种子团分3瓣,每瓣种子8-11粒,圆锥状多面体,表面红棕色,外被灰白色假种皮,质硬,胚乳灰白色,气特异,味辛微苦。

  • 伪品(草豆蔻):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,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,种子卵圆状多面体,外被淡棕色假种皮,气芳香,味辛微苦。

显微鉴别

  • 种皮表皮细胞:长条形,壁厚。

  • 油细胞:较大,含挥发油。

  • 内种皮栅状细胞:侧面观椭圆形,内壁及侧壁厚。

理化鉴别

  • 含挥发油(如1,8-桉叶素、橙花醛),种子油中含反-2-十一烯醛(辛辣成分)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条件: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

  • 注意事项:定期晾晒,霉变或结块者不可使用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草果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草果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