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侧柏叶的别名较多,包括柏叶、侧柏、扁柏、扁柏叶、丛柏叶、香柏叶、云片柏叶、片松叶、喜松叶、喜柏叶等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侧柏叶的药用部位为柏科植物侧柏(Platycladus orientalis (L.) Franco)的干燥枝梢及叶。通常在秋季采收,除去杂质及硬梗,晒干后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、涩,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肺、肝、大肠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功效

  1. 凉血止血: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等。

  2. 化痰止咳:缓解肺热咳嗽、痰多黄稠。

  3. 清散肿毒:用于痔、皮肤毒疮等外科病症。

  4. 乌发养发:改善血热或肝肾不足所致的脱发、须发早白。

主治

  • 出血性疾病:如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。

  • 呼吸系统疾病:肺热咳嗽、痰多黄稠。

  • 外科病症:痔、皮肤毒疮、烧烫伤。

  • 毛发问题:脱发、须发早白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凉血止血

    • 配生地、艾叶(如《金匮要略》柏叶汤)治血热吐血。

    • 配地榆、槐花治便血、痔血。

  2. 化痰止咳

    • 配麦冬、桑叶治肺热咳嗽。

    • 配杏仁、贝母治痰多黄稠。

  3. 乌发养发

    • 配当归、何首乌(如《医宗金鉴》二至丸加减)治须发早白。

    • 配黑芝麻、枸杞子制膏方调理脱发。

  4. 外科病症

    • 配黄柏、苦参煎水外洗治皮肤湿疮。

    • 配冰片、炉甘石制散剂外敷治烧烫伤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6-12g,或入丸、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敷。

  • 炮制差异

    • 生品:清热凉血、止咳祛痰力强,多用于血热出血及肺热咳嗽。

    • 炭品(侧柏炭):收涩止血力增强,多用于各种出血证(如崩漏、便血)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(性寒可能刺激子宫或影响乳汁)。

    • 脾胃虚寒者(如长期腹泻、畏寒)不宜单用或长期服用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(可能引发皮肤瘙痒、胸闷)禁用。

  • 配伍禁忌

    • 避免与黄连、栀子等大寒药物同用,以免过度清热伤正。
  • 注意事项

    • 内服需控制剂量(一般不超过15g/日),过量可能致头晕、恶心。

    • 外用时新鲜叶捣敷效果更佳,但需先做过敏测试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1. 生侧柏叶

    •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硬梗,洗净,晒干。
  2. 侧柏炭

    • 取净侧柏叶,置炒制容器内,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,喷淋清水灭尽火星,取出晾凉。

    • 现代工艺:优选煅制法(240-270℃煅制40分钟)或烘制法(160-180℃烘20分钟),以减少挥发油损失并增强止血作用。

九、鉴别

性状鉴别

  • 枝叶特征:枝呈不规则多节状,表面青绿色或黄绿色;叶鳞片状排列,呈扇形展开,紧密贴生枝条,质脆易碎。

  • 气味:气微清香,味苦涩。

  • 伪品区分

    • 松柏叶:叶较大,排列疏松,气味较淡。

    • 其他柏属植物:如圆柏叶,叶形较圆,鳞片排列不规则。

显微鉴别

  • 叶横切面: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,气孔下陷;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,含草酸钙簇晶。

  • 粉末特征:含淀粉粒、草酸钙簇晶、纤维及非腺毛。

理化鉴别

  • 生物碱反应:取粉末1g,加氨试液5ml拌匀,放置30分钟后加乙醚20ml振摇,分取醚层蒸干,残渣加稀盐酸2ml溶解,滤过。滤液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黄白色沉淀(示生物碱)。

  • 薄层色谱:以槲皮苷为对照品,展开后自然光下显黄色斑点,紫外光下显黄色荧光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条件:置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

  • 注意事项

    • 炮制品(如侧柏炭)需密封保存,生品可置通风处。

    • 定期检查,霉变或虫蛀者不可使用。

    • 家庭储存可放入密封袋或玻璃罐,医院需专柜存放并标记药名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侧柏叶-原态.jpg

饮片

中药-侧柏叶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