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沉香的别名包括:沉水香、蜜香、伽罗、伽南香、奇南香等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入药部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(Aquilaria sinensis)或沉香(Aquilaria agallocha)含树脂的木材。通常在秋季采收,去除杂质后干燥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、苦,温。

  • 归经:归脾、胃、肾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功效

  1. 行气止痛: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胸腹胀闷、胃脘疼痛。

  2. 温中止呕:缓解胃寒呕吐、呃逆。

  3. 纳气平喘:用于肾虚作喘、痰饮咳喘。

  4. 镇静安神:改善失眠、焦虑等精神症状。

  5. 抗菌消炎:现代研究显示对部分病菌有抑制作用。

主治

  • 内科疾病:胸腹胀痛、胃寒呕吐、肾虚气喘。

  • 神经系统疾病:失眠、焦虑。

  • 外科疾病:皮肤炎症、无名肿毒(外用)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寒凝气滞:配木香、乌药(如十香止痛丸)增强行气止痛作用。

  2. 肾虚气喘:配肉桂、附子(如暖脐膏)温肾纳气。

  3. 脾胃虚寒:配党参、黄芪(如舒肝丸)温中健脾。

  4. 解毒消肿:配麝香、朱砂(如梅花点舌丹)治疗痈疽疔疮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1-5g,后下;研末0.5-1.5g;或入丸散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
  • 炮制差异

    • 生用:行气止痛力强,多用于实证。

    • 蜜制:蜜水慢煮后使用,增强温中作用。

    • 麸炒:缓和药性,减少燥性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阴虚火旺、气虚下陷者慎用(可能加重燥热或虚弱)。

    •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(性温可能影响胎儿或乳汁)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禁用(可能引发皮肤瘙痒、呼吸困难)。

  • 注意事项

    • 避免与酒精、降糖药同用(可能增强副作用)。

    • 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,过量可能导致中毒(症状:呕吐、抽搐)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1. 生用:直接干燥后的沉香块,需谨慎使用。

  2. 蜜制:沉香切细后,用蜜水浸泡并慢火煮制,增强温中作用。

  3. 麸炒:沉香与麸皮同炒至黄色,缓和药性,减少燥性。

九、鉴别

性状鉴别

  • 外观:表面棕黑色,有刀痕及不规则纹理,质坚硬沉重,燃烧时有油状物渗出,香气浓烈持久。

  • 伪品区分

    • 染色伪品:表面黄白色,木间韧皮部易脱落,无树脂香气。

    • 檀香紫檀伪品:切面紫褐色,导管少,无木间韧皮部。

显微鉴别

  • 导管:圆多角形,含棕色树脂。

  • 木纤维:多角形,壁厚,木化。

  • 木间韧皮部:扁长椭圆状,含棕色树脂及草酸钙柱晶。

理化鉴别

  • 乙醇浸出物:不得少于10.0%(《中国药典》规定)。

  • 紫菀酮含量:干燥品含紫菀酮不得少于0.10%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条件:置阴凉干燥处,密封防潮,避光保存。

  • 注意事项

    • 定期检查,霉变或虫蛀者不可使用。

    • 家庭储存需置于密封容器,医院需专柜标记“贵重药材”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沉香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