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  • 钉头赭石、赤赭石、赭石、铁朱、须丸、血师、土朱、紫朱、代赭(因产自古代代郡得名)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  • 赤铁矿的矿石,主含三氧化二铁(Fe₂O₃),属于氧化物类刚玉族矿物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、甘,寒(部分文献提及微寒)。

  • 归经:肝、心、胃、肺经(核心归经为肝、胃、心经)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1. 平肝潜阳

    • 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、头痛、耳鸣、目眩,常配伍龙骨、牡蛎、白芍等(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镇肝熄风汤)。
  2. 重镇降逆

    • 胃气上逆:治疗呕吐、呃逆、嗳气,与旋覆花、半夏、生姜配伍(如《伤寒论》旋覆代赭汤)。

    • 肺气上逆:缓解哮喘、咳嗽,可与桑白皮、苏子同用,或米醋调服(《普济方》)。

  3. 凉血止血

    • 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、衄血、崩漏、便血,配伍生地炭、牡丹皮、禹余粮等(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寒降汤、《和剂局方》震灵丹)。
  4. 收敛固涩

    • 治疗崩漏、便血、痔瘘出血,单用醋淬研末或与赤石脂、五灵脂配伍。
  5. 其他功效

    • 安神定惊:治疗癫狂、惊痫,配伍青礞石、龙骨、牡蛎等(《名医名方录》豁痰定狂汤)。

    • 软坚散结:用于瘰疬、瘿瘤,现代研究提示其含铁成分可促进红细胞生成,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肝阳上亢

    • 代赭石30g(先煎)+ 怀牛膝、龙骨、牡蛎各15g + 玄参12g + 天冬6g + 蒺藜15g + 钩藤24g + 白芍12g(《中药临床应用》赫石平肝汤)。
  2. 癫狂失心

    • 生赭石60g(轧细)+ 大黄30g + 朴硝18g + 清半夏9g + 郁金9g(《衷中参西录》荡痰汤)。
  3. 呕吐呃逆

    • 代赭石 + 旋覆花 + 人参 + 半夏 + 生姜 + 甘草 + 大枣(旋覆代赭汤)。
  4. 哮喘咳嗽

    • 代赭石末 + 米醋调服(《普济方》);或配党参、山茱萸、胡桃肉(参赭镇气汤)。
  5. 出血症

    • 代赭石煅淬研末 + 生地炭 + 牡丹皮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寒降汤);或配禹余粮、赤石脂(《和剂局方》震灵丹)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

    • 煎汤:15-30g(打碎先煎)。

    • 研末:每次3g,或入丸、散。

    • 生用重镇降逆,煅用凉血止血。

  • 外用:研末撒敷或调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虚寒证及孕妇慎用(性寒重坠,易伤胃气)。

  • 配伍禁忌:畏附子、天雄(中药十八反)。

  • 现代注意

    • 不宜与四环素族、异烟肼、利福平配伍(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)。

    •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铁中毒(含铅、砷等有害元素)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生赭石:除去杂质,砸碎或碾粉。

  2. 醋赭石

    • 煅红后醋淬,反复数次至酥脆,干燥后碾粉(每100kg代赭石用醋30kg)。

    • 增强收敛止血作用,用于出血症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真品

    • 表面有钉头状突起,棕红色或铁青色,条痕樱红色,无臭无味。
  • 伪品(老赭石)

    • 层状结构,含铁量低,夹白色或灰白色脉纹,金属光泽不明显,不宜药用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置干燥处,防尘,密封保存(炮制品需防潮)。

十一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代赭石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代赭石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