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海风藤的别名包括:爬岩香、老藤、岩胡椒、满坑香、风藤、大风藤、老君发、云雾草、青风藤、追骨风、爬地风等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海风藤的入药部位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(风藤)的干燥藤茎。夏秋季采割,除去根和叶,晒干后切片使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、苦,微温。

  • 归经:归肝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祛风湿、通经络、止痹痛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风寒湿痹、关节疼痛、筋脉拘挛、屈伸不利。

    • 跌打损伤、肢体麻木、腰膝疼痛。

    • 哮喘、久咳(润肺止咳)。

    • 抗炎镇痛(现代研究支持)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类风湿关节炎

    • 配伍桂枝、独活、威灵仙、川芎、鸡血藤等,增强祛风湿、通经络效果。
  2. 跌打损伤

    • 与三七、红花、竹根七等配伍,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
  3. 支气管哮喘

    • 与追地风泡酒服用,缓解症状。
  4. 慢性腰腿痛

    • 配伍鸡血藤、黑老虎根、杜仲等,舒筋活络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6~15克;或浸酒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捣敷或泡酒涂擦。

  • 注意事项

    • 孕妇禁用,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
    • 阴虚火旺及热性体质者不宜单独使用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孕妇及哺乳期女性。

    • 阴虚火旺、热性体质者。

    • 出血性疾病患者(如血友病、血小板减少症)。

  2. 药物相互作用

    • 避免与抗凝血药物(如华法林、阿司匹林)同用,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
  3. 其他

    • 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伤肝肾,需定期监测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1. 净制:除去杂质,浸泡30~60分钟。

  2. 润透:放置箩内润16~24小时。

  3. 切片:切厚片,晒干。

  4. 特殊工艺:醋煮后焙干(传统方法)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

    • 外观:扁圆柱形,微弯曲,表面灰褐色或褐色,有纵棱及节。

    • 断面:皮部窄,灰褐色;木部宽广,黄白色,放射状纹理明显,髓部灰褐色。

    • 气味:特殊辛香气,味微苦、辛。

  • 显微鉴别:导管孔多数,射线灰白色,呈放射状排列。

  • 理化鉴别:含细叶青蒌藤素、挥发油等成分,可通过色谱法检测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方法: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防蛀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1. 化学成分

    • 木脂素类:海风藤酮、海风藤素,具抗炎、抗氧化作用。

    • 挥发油类:含萜类化合物,缓解疼痛。

    • 生物碱类:调节生理功能。

    • 其他:黄酮类、甾醇类、有机酸类。

  2. 药理作用

    • 抗炎镇痛:抑制环氧酶活性,减轻关节炎肿胀。

    • 神经保护:促进神经修复,改善坐骨神经痛。

  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延缓软骨退化。

    • 抗血小板聚集:预防血栓形成。

    • 抗肿瘤:部分成分显示抗肿瘤潜力(如广东海风藤多糖)。

    • 抗老年痴呆:多糖成分保护神经细胞,抑制β-淀粉样蛋白。

十二、总结

海风藤为祛风湿要药,性微温,归肝经,擅治风寒湿痹及跌打损伤。其现代研究揭示了抗炎、镇痛、神经保护等多重机制,临床常与独活、威灵仙等配伍增强疗效。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剂量,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用。炮制后切片使用,贮藏于干燥处。总体而言,海风藤在风湿性疾病及慢性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,现代研究为其传统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海风藤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