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露蜂房、蜂巢、马蜂窝、野蜂房、纸蜂房

(注:现代规范术语以“蜂房”为正名,“露蜂房”为历史别名,两者本质为同一药材。)

1. 正名与别名的历史演变

  • 《中国药典》标准

    2020年版《中国药典》明确将“蜂房”作为正名,定义为胡蜂科昆虫的巢,排除蜜蜂巢。

  • 历史文献记载

    • 《神农本草经》首载“露蜂房”,谓其“味苦平,主惊痫瘈疭,寒热邪气”。

    • 《本草纲目》沿用“露蜂房”之名,但现代整理时统一为“蜂房”。

    • 清代医家如寇宗奭、雷敩等曾区分不同蜂巢,但现代药学已规范为单一来源。

2. 来源与定义

  • 植物/动物来源

    • 正名“蜂房”:特指胡蜂科昆虫(果马蜂、日本长脚胡蜂、异腹胡蜂)的巢,呈圆盘状或扁块状,表面灰白色,具六角形房孔。

    • 别名“露蜂房”:因传统认为露天悬挂的蜂巢药效更佳而得名,实质与“蜂房”同源。

  • 排除混淆

    蜜蜂巢(如蜜蜂的六边形巢)不属中药“蜂房”范畴,材质与功效差异显著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胡蜂科昆虫(果马蜂、日本长脚胡蜂、异腹胡蜂)的干燥巢

  • 形态:呈圆盘状、扁块状或莲房状,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,具多数六角形房孔(孔径3-8mm),背面有黑色短柄。体轻,质韧,有弹性,气微,味辛淡。

  • 产地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,以南方山区为多,秋、冬二季采收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,平;部分文献提及小毒(现代药典未明确标注)。

  • 归经:胃经

  • 性能特点:甘能缓毒,平而不偏,专攻疮毒、风湿,兼能止痛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1. 攻毒杀虫

    • 疮疡肿毒、乳痈、瘰疬:单用或配金银花、连翘清热解毒。

    • 皮肤顽癣、鹅掌风:研末调敷患处,或配蛇蜕、玄参制膏外用。

  2. 祛风止痛

    • 风湿痹痛、牙痛:配全蝎、蜈蚣祛风通络,或配细辛止痛。

    • 癌性疼痛:现代临床试用于晚期肿瘤止痛,常与全蝎、蜈蚣配伍。

  3. 现代应用

    • 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、牙周炎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。

    • 联合驱虫药治疗混合感染寄生虫病(如蛔虫、钩虫)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蜂房 + 全蝎、蜈蚣

    • 功效:增强祛风通络、止痛作用。

    • 主治:风湿顽痹、关节变形、癌性疼痛。

  2. 蜂房 + 金银花、连翘

    • 功效: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。

    • 主治:疮疡初起、红肿热痛。

  3. 蜂房 + 蝉蜕

    • 功效:增强祛风止痒作用。

    • 主治:皮肤瘙痒、风疹。

  4. 蜂房 + 细辛

    • 功效:增强止痛效果。

    • 主治:风邪所致牙痛、头痛。

  5. 蜂房 + 蒲公英

    • 功效:增强解毒消痈之功。

    • 主治:热毒结聚所致的乳痈、痄腮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

    • 煎汤:3-5g,生品或炮制品。

    • 丸散:按方剂配伍使用。

  • 外用

    • 研末油调敷患处,或煎水漱口、洗患处。
  • 炮制影响

    • 生品多外用,攻毒杀虫力强;炒后降低毒性,增强疗效,利于粉碎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禁忌人群

    • 孕妇、体质虚弱者、过敏体质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
    • 脾胃虚寒、大便溏薄者慎用。

  2. 副作用

    • 过量可能致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严重时呼吸抑制。

    • 长期使用可能致肝损伤、蛋白尿。

  3. 配伍禁忌

    • 避免与抗凝药、降压药同用(可能增强药效,需调整剂量)。

    • 忌与绿豆同食(可能引发腹泻)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生用:除去杂质,剪块,直接入药,用于攻毒杀虫、祛风止痛。

  2. 炒用:文火炒至深黄色,有香气,增强消积作用,减少滑肠副作用。

  3. 煅用:煅烧后研粉,用于收敛生肌、止血(如蜂房炭)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正品特征

    • 外形:圆盘状或扁块状,表面灰白色,有六角形房孔。

    • 质地:体轻质韧,有弹性,气微,味辛淡。

  2. 伪品区别

    • 蜜蜂巢:六边形巢房,材质不同,无中药功效。

    • 巴山榧子:体形较圆,种皮薄,黄白色,种仁小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条件:置通风干燥处,防压、防蛀。可密封于玻璃罐或铁盒中,避免与异味物品同储。

  • 保质期:一般2-3年,定期检查是否霉变或虫蛀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1. 化学成分

    • 含蜂蜡、蜂胶、蜂房油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。

    • 蜂房油含萜类、酯类等成分,具驱虫、抗炎作用。

  2. 药理作用

    • 抗肿瘤: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、肝癌H22细胞增殖,诱导凋亡。

    • 免疫抑制: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,降低淋巴细胞转化率。

    • 抗炎镇痛:水提取液抑制急慢性炎症,对慢性疼痛效果显著。

    • 促凝血:丙醇和醇、醚提取物显著缩短凝血时间。

  3. 临床应用

    • 辅助治疗高脂血症(调节血脂)、习惯性便秘、痔疮。

    • 联合驱虫药治疗混合感染寄生虫病。

  4. 毒性研究

    • 蜂房油对蚯蚓、蛙有毒,可致家兔、猪急性肾炎、蛋白尿。

    • 小鼠静注LD50为12.00g/kg,皮下注射LD50为32.33g/kg。

十二、总结

蜂房为攻毒杀虫、祛风止痛要药,适用于疮疡肿毒、风湿痹痛等症。使用时需严格辨证,孕妇、体质虚弱者禁用,现代研究支持其抗肿瘤、抗炎作用,但需注意剂量及配伍禁忌,避免长期过量使用。炮制方法可调整药性,贮藏需防潮防蛀,确保药效稳定。

十三、附图

中药-蜂房-药材.jpg

中药-蜂房-药材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