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  • 虫草(简称)、冬虫草夏草冬虫(部分地区称谓)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  • 冬虫夏草菌(Ophiocordyceps sinensis)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虫上的干燥复合体,包括子座虫体两部分。幼虫死亡后,真菌形成菌核,次年夏季长出子座,整体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、平(部分文献提及微温,但主流观点为平性)。

  • 归经:肺、肾经(核心归经,兼入心经)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1. 补肺益肾

    • 肺虚久咳:缓解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肺结核咳嗽。

    • 肾虚阳痿:改善腰膝酸软、阳痿遗精、夜尿频多。

  2. 止血化痰

    • 治疗劳嗽咯血、痰中带血,常与贝母、百合配伍。
  3. 调节免疫

    • 含虫草素、多糖等成分,增强免疫力,抗肿瘤(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)。
  4. 抗疲劳与抗氧化

    • 提升耐寒能力,减轻疲劳,延缓衰老。
  5. 其他功效

    • 调节肾功能,辅助治疗慢性肾病;增强骨髓造血功能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肺肾两虚

    • 冬虫夏草 + 贝母 + 百合:治肺结核咳嗽、咯血。

    • 冬虫夏草 + 枸杞子:泡酒内服,缓解肾虚腰痛。

  2. 久病体虚

    • 冬虫夏草 + 人参:大补元气,适用于元气大亏者。

    • 冬虫夏草 + 黄芪:益气固表,增强免疫力。

  3. 气血不足

    • 冬虫夏草 + 当归:补血活血,适合气血两虚者。
  4. 肝肾虚损

    • 冬虫夏草 + 熟地黄 + 山茱萸:滋阴补肾,调理腰膝酸软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

    • 煎汤:3-9g(单用或配伍)。

    • 泡酒:5-20g冬虫夏草 + 500ml白酒,密封浸泡3天,每日1-2次,每次10ml。

    • 磨粉:研磨成粉,每次1-1.5g,温开水送服,每日2次。

    • 炖汤:与鸡、鸭、排骨等炖煮,用量5-10g。

  • 现代用法:胶囊制剂(遵医嘱)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脾胃虚寒、消化功能弱者(易致腹泻、腹痛)。

    • 孕妇、哺乳期妇女(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)。

    • 高血压患者(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避免过量)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(可能引发皮疹、瘙痒)。

    • 糖尿病患者(多糖成分可能影响血糖)。

    • 实火、热性体质者(性温可能加重症状)。

  • 配伍禁忌

    • 避免与镇静剂、免疫抑制剂同用(可能增强药效)。
  • 现代注意

    •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上火、口干。

    • 购买时需辨别真伪,避免伪品(如亚香棒虫草)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净制:除去杂质、泥土及非药用部分,刷洗后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
  • 炮制作用:提高洁净度,保留有效成分(如腺苷、虫草素)。

  • 现代工艺:超微粉碎技术提升吸收率。

九、鉴别

  1. 正品特征

    • 虫体:似蚕,长3-5cm,直径0.3-0.8cm,表面深黄至黄棕色,背部有环纹20-30条,头部红棕色,足8对(中部4对明显)。

    • 子座:细长圆柱形,长4-7cm,表面深棕至棕褐色,上部稍膨大,质柔韧,断面类白色。

    • 气味:气微腥,味微苦。

  2. 伪品特征

    • 亚香棒虫草:虫体较粗,环纹少,子座短,断面无“V”形结构。

    • 凉山虫草:子座长,虫体表面有黑点。

    • 人工培育虫草:形态规则,颜色较浅,子座细弱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环境要求

    • 干燥、阴凉、通风处存放,避免阳光直射。
  • 包装:密封袋或玻璃瓶,可加入干燥剂防潮。

  • 养护:定期检查,发现霉变或虫蛀立即处理。

  • 保质期:一般2-3年,优质虫草可保存更久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冬虫夏草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冬虫夏草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