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地龙又称蚯蚓、广地龙、土地龙、曲蟮、土龙、丘螾、白颈蚯蚓。其中,“广地龙”为参环毛蚓的干燥体,“沪地龙”包括通俗环毛蚓、威廉环毛蚓和栉盲环毛蚓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地龙的入药部位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(广地龙)、通俗环毛蚓、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(沪地龙)的干燥体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咸,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脾、膀胱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清热定惊,通络,平喘,利尿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高热神昏、惊痫抽搐:用于热病高热、癫痫抽搐。

    • 关节痹痛、中风后遗症:治疗风湿痹痛、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。

    • 肺热喘咳:缓解哮喘、肺热咳嗽。

    • 水肿尿少:改善热结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补阳还五汤:地龙配黄芪、当归尾、赤芍、川芎、红花、桃仁,治疗中风后遗症。

  2. 定喘汤:地龙配麻黄、石膏、杏仁,治疗肺热喘咳。

  3. 配钩藤:平肝熄风,治高热惊厥。

  4. 配车前子:清热利尿,治热淋尿闭。

  5. 配乳香、没药:活血通络,治跌打肿痛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5~10g;研末吞服1~2g;鲜品10~20g。

  • 外用:鲜品捣烂敷或取汁涂敷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脾胃虚寒、阳虚畏冷者慎用。

    • 孕妇禁用(性寒活血,可能致流产)。

    • 经期女性、血压低者、对地龙过敏者禁用。

  • 注意事项

    • 避免与温燥药(如附子)同用。

    • 过量可能致头晕、腹痛、血压下降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净制: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。

  • 炮制方法

    • 滑石粉炒:滑石粉炒至鼓起,筛去滑石粉。

    • 酒炙:地龙段与黄酒拌匀,文火炒至微干。

    • 酒闷砂炒:地龙段与酒拌匀,砂炒至棕黄色。

    • 蜜麸炒:地龙段用酒闷润,与蜜制麦麸共炒至棕黄色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

    • 广地龙:长条薄片状,弯曲,长15~20cm,宽1~2cm。背部棕褐至紫灰,腹部浅黄棕,第14~16环节为“白颈”,质轻革质,气腥,味微咸。

    • 沪地龙:较短(8~15cm),宽0.5~1.5cm,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,受精囊孔3对。

  • 显微鉴别:粉末淡灰或灰黄色,含斜纹肌纤维、表皮细胞(含暗棕色色素颗粒)、刚毛(表面有纵裂纹)。

  • 理化鉴别:薄层色谱法检出赖氨酸、亮氨酸、缬氨酸等成分。

十、贮藏

置通风干燥处,防霉防蛀。需控制温度(10~25℃)和湿度(≤60%),避免与挥发性物质共储。

十一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地龙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地龙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