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莲叶、藕荷、卷荷叶、霜败荷叶、藕叶、生荷叶、鲜荷叶、干荷叶、败荷叶、嫩荷叶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睡莲科植物莲(Nelumbo nucifera Gaertn.)的干燥叶。秋季采收,除去叶柄,晒至七成干时对折成半圆形或扇形,干燥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苦、涩,性平(部分文献载性凉)。

  • 归经:心、肝、脾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清热解暑,升发清阳,凉血止血,利水消肿。

  • 主治

    1. 暑热烦渴:暑湿内蕴,伴头晕、口渴。

    2. 脾虚泄泻:脾虚湿盛所致的腹泻、大便溏薄。

    3. 血热出血: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、产后恶露不尽。

    4. 水肿胀满:肾炎、肝炎引起的水肿。

    5. 肥胖症:辅助降脂减肥(现代应用)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清暑解表:荷叶+藿香、滑石,治暑湿泄泻(《医方集解》)。

  2. 凉血止血:荷叶+艾叶、侧柏叶,治血热吐衄(《圣济总录》)。

  3. 升阳止泻:荷叶+葛根、白术,治脾虚泄泻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

  4. 清肝明目:荷叶+菊花、决明子,治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。

  5. 利水消肿:荷叶+冬瓜皮、车前子,治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5-10g(鲜品15-30g);或泡茶。

  • 外用:适量,敷贴或煎水洗。

  • 炮制差异

    • 生用:清热解暑、升阳。

    • 煅荷叶(荷叶炭):止血力增强,治出血证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脾胃虚寒、胃寒呕吐、食少便溏者慎用。

    • 孕妇禁用(活血作用可能致流产)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
  • 配伍禁忌:避免与寒凉食物(如绿豆、西瓜)同食。

  • 不良反应:过量可能致腹泻、肝肾功能负担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1. 生荷叶:洗净,剪去蒂及边缘,切丝,晒干。

  2. 荷叶炭

    • 焖煅法:净荷叶置锅内,上覆小锅,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,煅至白纸呈焦黄色,停火,冷却后取出。

    • 功效:增强止血作用,治血热出血。

九、鉴别特征

  • 正品

    • 性状:叶大,展开类圆形,直径20-50cm,上表面深绿色,下表面灰棕色,有粗脉21-22条,质脆易碎,气清香,味微苦。

    • 显微:上表皮细胞外壁乳头状突起,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,含草酸钙簇晶及分泌细胞。

  • 伪品:其他植物叶(如蓼科植物),无荷叶的放射状脉纹及清香特征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干荷叶:置干燥通风处,防潮防蛀。

  • 鲜荷叶:冷藏,3-5天内使用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荷叶碱、黄酮类(槲皮素)、有机酸(苹果酸、柠檬酸)、鞣质、维生素B1、C等。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降脂减肥:抑制脂肪吸收,促进代谢。

  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
    • 抗炎抗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有效。

    • 止血:促进凝血,缩短出血时间。

  • 临床应用

    • 高血脂、肥胖症(荷叶茶辅助治疗)。

    • 暑热病、腹泻(如中暑、急性胃肠炎)。

    • 肝炎、肾炎水肿(利水消肿)。

十二、总结

荷叶为药食同源之品,性平味苦涩,主清暑化湿、凉血止血。生用长于清热解暑,煅用增强止血。使用时需辨体质,脾胃虚寒及孕妇慎用。现代研究支持其降脂、抗炎作用,临床广泛应用于代谢性疾病及暑热证,是夏季常用中药之一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荷叶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荷叶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