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胡桃仁、胡桃肉、虾蟆、胡桃穰、核桃肉、胡桃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胡桃科植物胡桃(Juglans regia L.)的干燥成熟种仁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肉质果皮及核壳,晒干后取仁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甘,温。

  • 归经:肾、肺、大肠经。

  • 特点:温而不燥,既补肾温肺,又润肠通便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补肾温肺,润肠通便,纳气定喘。

  • 主治

    1. 肾虚腰痛: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、遗精遗尿。

    2. 肺虚喘咳:肺肾两虚的虚寒喘咳、久咳失音。

    3. 肠燥便秘:老人、虚人津液不足之大便秘结。

    4. 其他:跌打损伤、疮疡痈肿(外用)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核桃仁+补骨脂:温肾壮阳,固摄下元,治肾阳不足之腰膝冷痛、阳痿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青蛾丸)。

  2. 核桃仁+人参:补益肺肾,纳气平喘,治肺肾两虚之虚喘(《济生方》人参胡桃汤)。

  3. 核桃仁+火麻仁:润肠通便,治肠燥便秘(《医方集解》)。

  4. 核桃仁+杏仁: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,治肺肾两虚之咳喘、便秘。

  5. 核桃仁+紫菀:化痰止咳,治肾虚咳喘、痰多(《本草纲目》)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

    • 煎汤:9-12g(单味嚼服可用10-30g)。

    • 丸散:依方剂配比。

  • 外用:研末调敷或捣烂敷患处。

  • 食疗:可生食、煮粥(如五仁粥)、炖汤(如猪腰核桃汤)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

    • 阴虚火旺、痰热咳嗽者慎用(性温助火)。

    • 便溏或腹泻者忌用(润肠作用可能加重症状)。

    • 过敏体质者慎用(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等反应)。

  • 配伍禁忌:忌与浓茶同服(影响铁吸收)。

  • 食物相克:避免与野鸡肉、酒同食(可能引发咯血或上火)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生用:洗净,除去杂质及木质隔膜,干燥。

  • 煨用:武火煨至深黄色,增强润肠作用。

  • 古代炮制:去皮研泥(《世医得效方》),或蜜制增强补益效果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正品特征

    • 性状:类球形,由两瓣种仁合成,表面棕褐色,皱缩多沟,种皮薄,富油质,气微,味淡。

    • 显微:种皮细胞外壁增厚,子叶细胞含脂肪油及淀粉粒。

  • 伪品:塑料仿制核桃(气味刺鼻,纹路一致,无油质),或他科植物种仁(如枫杨,无核桃仁特征)。

十、贮藏

  • 条件:置干燥、阴凉处,密封防潮,避光保存。

  • 现代建议:冷藏或冷冻可延长保质期,避免与异味物品共存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

    • 脂肪酸:亚油酸(50%-60%)、亚麻酸(10%-15%),属不饱和脂肪酸,降血脂、抗炎。

    • 蛋白质:含17种氨基酸,包括赖氨酸、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。

    • 其他:维生素E、B族维生素、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黄酮类、多酚类抗氧化物质。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降血脂:抑制胆固醇合成,促进脂质代谢。

  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(如增强SOD活性)。

    • 抗炎:抑制炎症因子,减轻脂肪肝。

    • 抗肿瘤:提取物对乳腺癌、结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。

    • 神经保护:改善认知功能,预防阿尔茨海默病。

  • 临床应用

    • 高血脂、动脉硬化辅助治疗。

    • 老年便秘、慢性咳嗽(如COPD)。

    • 联合化疗减毒(如减轻胃肠道反应)。

十二、总结

核桃仁为药食两用佳品,性温味甘,补肾温肺、润肠通便,尤适肾虚腰痛、肺虚喘咳及肠燥便秘。使用时需辨体质,阴虚火旺及便溏者慎用。现代研究揭示其降脂、抗氧化机制,拓展了在代谢性疾病及老年病中的应用,是传统医学与现代营养学结合的典范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核桃仁-原态.png

药材

中药-核桃仁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