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鹤草芽的别名包括:牙子、狼牙、浪齿、龙芽草、狼牙子、琅琊子、金顶龙牙、老鹳嘴、毛脚茵等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鹤草芽为植物龙牙草(仙鹤草) Agrimonia pilosa Ledeb.地下冬芽。采收时间为地上部分枯萎后(9~11月)至次年春植株萌发前(3~4月),挖出根部,取下冬芽,去掉地下根部,保留冬芽上的须根,洗净后晒干或55℃以下烘干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味苦、涩,性凉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小肠、大肠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功效

  1. 杀虫

    • 主治绦虫病(如猪带绦虫、牛带绦虫),含鹤草酚(Agrimophol)能显著抑制绦虫头节及体节。
  2. 收敛止血

    • 降低血管通透性,用于外伤出血、便血等。
  3. 止痢

    • 保护消化道黏膜,缓解痢疾症状。
  4. 补充营养

    • 含芹黄素、儿茶酚、鞣质等成分,可补充营养,增强免疫力。

主治

  • 绦虫病、便血、痢疾、创伤出血、阴中生疮等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驱绦虫经典配伍

    • 鹤草芽粉(30g) + 槟榔煎剂(60g) + 硫酸镁导泻

      先服鹤草芽粉,1小时后服槟榔煎剂,2小时后导泻,确保虫体排出。

  2. 辅助止血

    • 鹤草芽 + 仙鹤草全草 + 地榆炭:治疗湿热便血。
  3. 外用

    • 鲜鹤草芽捣烂外敷,配蒲公英、紫花地丁:治疗痈肿疮毒。
  4. 注意事项

    • 避免与油脂类食物或药物(如蓖麻油)同服,以免增加鹤草酚吸收引发毒性。

    • 不宜与阿托品类药物联用(可能拮抗驱虫效果)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

    • 研粉吞服,成人每日30~45g,儿童按体重0.7~0.8g/kg,晨起空腹顿服。
  • 外用

    • 鲜品捣敷或煎水洗。
  • 特殊用法

    • 治小儿头部疖肿:鲜鹤草芽250g与糯米煮粥,去渣加糖顿服,每日1剂,连服3-5剂。

    • 治妇人阴中生疮:狼牙50g水煎,浸洗阴部,早晚各1次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1. 孕妇慎用:因其活血化瘀特性,可能引发流产。

  2. 过敏体质者慎用: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使用前需咨询医师。

  3. 长期大剂量禁用:可能引起恶心、呕吐等副作用,需遵医嘱。

  4. 煎服禁忌:有效成分鹤草酚几乎不溶于水,故不宜入煎剂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1. 采收:9~11月或次年3~4月挖取根部,取下冬芽,去掉地下根,保留须根,洗净。

  2. 干燥:晒干或55℃以下烘干。

  3. 加工:使用前剪去须根,闷湿后搓去外皮,晒干磨粉。

九、鉴别特征

  • 形态:圆锥形,长1-3cm,直径0.4-0.6cm,芽鳞披针形,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顶端钝圆,基部带棕褐色根茎。

  • 质地:坚硬脆,断面平坦类白色,粉性,可见细小亮星(有效成分结晶)。

  • 气味:气微,味微甜后苦涩。

  • 伪品鉴别:伪品芽鳞稀疏、颜色暗淡,断面无粉性或亮星,气味刺鼻。

十、贮藏方法

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

    • 鹤草酚(驱绦虫有效成分)、鞣质、黄酮类(如芹黄素、儿茶酚)、仙鹤草素(止血成分)。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1. 驱虫:鹤草酚对绦虫有显著抑制作用,但肝毒性较大,临床逐渐被合成药物替代。

    2. 止血:促进凝血因子,降低血管通透性。

    3. 抗炎:抑制细菌和炎症反应。

    4. 营养补充:含多种营养成分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
十二、总结

鹤草芽为龙牙草的冬芽,性凉味苦涩,归肝、大肠经,主驱绦虫、止血、止痢。现代研究证实其驱虫成分鹤草酚的有效性,但需注意毒性及配伍禁忌。临床多研粉使用,孕妇及过敏者慎用,贮藏需防潮防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