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神曲、六曲、陈曲、六丁曲、百草曲、麦曲。因古法多在农历六月初六制作,且融合“六神”之意得名,法定名称收录于《卫生部药品标准》。
二、入药部位
发酵曲块:由辣蓼、青蒿、苍耳草、杏仁、赤小豆等6种药材与面粉、麸皮混合发酵制成的方形或长方形曲块。制作时,药材经切碎、混合、发酵后形成土黄色块状物,断面类白色,可见发酵空洞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辛,温。
归经:脾、胃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
消食导滞: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,缓解食积不化、脘闷腹胀。
和胃降逆:调理脾胃气虚,改善恶心呕吐、大便溏泄。
补中益气:增强体质,适合脾胃虚弱者。
健脾养胃:适合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的人群。
祛风解表:辅助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感冒。
主治
内科疾病:消化不良、食积腹胀、腹泻、呕吐、脾胃虚弱。
儿科疾病:小儿腹泻、食积。
外感疾病: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初期。
五、相关配伍
食积不化:与山楂、麦芽同用(如曲蘗枳朮丸),增强消食效果。
脾胃虚弱:与白术、党参、山药配伍,健脾益气。
感冒食滞:如采芸曲,加桔梗、白术、紫苏等,适用于风寒感冒兼食积。
回乳:单用研末,或与桑螵蛸、牡蛎配伍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-12g,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炮制差异:
生六神曲:偏于消食解表,用于食积兼外感。
炒六神曲:增强健脾和胃,用于食积不化、腹泻。
焦六神曲:消导力强,用于食积重证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
实热证(如咳嗽黄痰、咽痛、便秘)禁用。
脾胃阴虚(口干、便秘)者慎用。
过敏体质及对六神曲过敏者禁用。
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注意事项:
避免与寒凉药物(如绿豆)同用。
长期过量可能引发胃肠道刺激。
八、炮制
传统工艺:
物料准备:白面粉(白虎)、青蒿(青龙)、赤小豆(朱雀)、苦杏仁(玄武)、苍耳草(勾陈)、辣蓼(腾蛇)。
制作流程:药材切段捣汁,与面粉、赤小豆粉混合,搅拌至“握之成团,置之即散”,压制成方块,层层堆叠发酵至长白衣,晒干即得。
现代工艺:
- 控制发酵温度(25-30℃)与湿度(70%-75%),确保微生物群落(如酵母菌、神曲酶)活性。
九、鉴别
外观:不规则块状,表面灰白或灰黄色,粗糙,质疏松易碎,断面类白色,可见发酵空洞。
气味:发酵香气,无异味。
显微鉴别:含神曲酶、酵母菌及未被分解的植物残渣。
伪品对比:伪品常无发酵特征,断面均匀,无空洞或微生物痕迹。
十、贮藏
条件:阴凉干燥处,防潮、防虫蛀,避免阳光直射。
有效期:一般1-2年,过期或变质(变色、发霉)禁用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
酶类:淀粉酶、蛋白酶,促进消化。
微生物:酵母菌、乳酸菌,调节肠道菌群。
其他:挥发油、黄酮类化合物。
药理作用:
促消化:增强胃肠蠕动,提高消化酶活性。
调节免疫: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抗炎:抑制炎症因子,缓解肠道炎症。
临床应用:
功能性消化不良:单用或与促动力药联用。
小儿厌食:配合推拿疗法,有效率达85%以上。
十二、总结
六神曲为消导药代表,以发酵曲块入药,性温味甘辛,归脾、胃经。其核心功效为消食导滞、健脾和胃,广泛用于食积、腹泻及脾胃虚弱证。炮制工艺独特,需严格遵循传统发酵流程以确保药效。现代研究支持其促消化、调节免疫的作用,但需注意实热证及阴虚者禁用。临床应用以内服为主,配伍灵活,是中医儿科及消化科常用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