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绿矾又称青矾、皂荚矾、皂矾、硫酸亚铁、黑矾等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(Melanteritum)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,主含硫酸亚铁(FeSO₄·7H₂O)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味酸、涩,性寒;有小毒。

  • 归经:归肝、脾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补血消积、解毒敛疮、燥湿杀虫。

  • 主治

    • 血虚萎黄、疳积、腹胀痞满。

    • 肠风便血、疮疡溃烂、喉痹口疮。

    • 烂弦风眼、疥癣瘙痒、皮肤寄生虫感染。

    • 消化性溃疡、缺铁性贫血、黄疸型肝炎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1. 脾弱黄肿:苍术、黄酒曲、绿矾制丸(伐木丸)。

  2. 喉风肿闭:绿矾拌醋煅后研末吹喉。

  3. 眼睛红烂:红枣填绿矾煨熟,煎汤点眼。

  4. 疟疾呕吐:绿矾与干姜、半夏制丸。

  5. 大便秘结:绿矾与巴霜制丸。

  6. 大便下血:绿矾煅后加青盐、硫磺制丸。

  7. 妇女血崩:绿矾与水银粉制丸。

  8. 腹中食积:绿矾与赤脚乌制丸。

  9. 走马疳疮:绿矾煅后加麝香敷患处。

  10. 白秃头疮:绿矾与楝树子炼涂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入丸、散,0.2-0.6g;不入汤剂。

  • 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,或2%水溶液涂洗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毒性:有毒,需遵医嘱,过量可致呕吐、腹泻、休克。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禁用,脾胃虚寒、消化性溃疡患者慎用。

  • 药物相互作用:忌与浓茶、牛奶同服,影响铁吸收。

  • 不良反应:恶心、腹痛、黑便、过敏反应,出现应立即停药。

八、炮制

  1. 绿矾:除去杂质,打碎。

  2. 煅绿矾(绛矾):武火煅至红透,放凉研粉,降低毒性,增强燥湿作用。

  3. 醋制绿矾:绿矾与醋煅至绛色,减轻刺激性,提高铁含量(24.86%),易吸收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:不规则块状,蓝绿色,半透明,玻璃光泽,味涩。

  • 显微鉴别:无色透明,贝壳状断口,偏光镜下显特定折光率。

  • 化学鉴别:水溶液显亚铁盐(铁氰化钾试液生成深蓝色沉淀)和硫酸盐反应(氯化钡试液生成白色沉淀)。

十、贮藏

置阴凉干燥处,密闭防潮,防尘,避免与氧化剂、碱类混存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主含硫酸亚铁(FeSO₄·7H₂O),炮制后铁含量提高,醋制后达24.86%。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补血:参与血红蛋白合成,治疗缺铁性贫血。

    • 抗菌:外用抑制病原微生物,治疗皮肤感染。

    • 收敛止血:促进创面凝血,用于溃疡出血。

    • 助消化:酸性成分促进消化酶分泌,改善疳积。

  • 临床试验

    • 治疗消化道溃疡(总有效率84.6%)。

    • 治疗胆结石(总有效率90.53%)。

    • 治疗黄疸型肝炎(配合中药汤剂效果更佳)。

    • 复方皂矾丸与放化疗联用,保护骨髓,提升白细胞。

十二、总结

绿矾为含硫酸亚铁的矿物药,内服需炮制后使用,以降低毒性并增强疗效。主治血虚、疳积、疮疡等症,外用可杀菌敛疮。现代研究证实其补血及抗菌作用,临床应用于贫血、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辅助治疗。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,注意禁忌及不良反应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绿矾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