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马陆又称蚿、蛝、百足、马蚿、蛆蟝、马蚰、秦渠、飞蚿虫、马轴、蚐、千足、刀环虫、马驩、百节虫、千脚虫、篦子虫、锅耳朵、大草鞋虫、百脚陆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(Glomeris marginata)或其他马陆类动物的干燥全体。全年均可捕捉,去杂质后晒干或烘干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味辛,性温;有毒。
归经:归心、肺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:破积、解毒、和胃、消肿止痛、活血化瘀。
主治:
症积、痞满、胃痛食少。
痈肿、毒疮、鼻息肉、喉痹(蛾子)。
一切疮毒、麻风、风湿痹痛。
外伤肿胀、蛇虫咬伤。
五、相关配伍
治鼻息肉:马陆醋炙研末,棉花蘸塞鼻孔。
治喉痹(蛾子):马陆与鲜赤葛共捣烂,敷颈部。
治一切疮毒:马陆配滚山珠、癞疙宝、乌梢蛇、壁虎、蜈蚣,以桐油熬膏外贴。
胃炎/胃溃疡:陇马陆胃药片(含陇马陆全粉、颠茄浸膏),健胃消食,制酸止痛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研粉或制丸,1-2g(需严格遵医嘱,因有毒)。
外用:适量,熬膏、研末或捣敷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孕妇禁用;体虚者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注意事项:
内服需谨慎,过量可能致中毒(过敏、呕吐、腹泻等)。
避免与酸性物质同服,影响药效。
外用时注意皮肤刺激,破损处慎用。
八、炮制
净制:6-8月捕捉,去除杂质、泥土,晒干或烘干。
醋炙:传统炮制方法,用醋拌匀后文火炒至微黄,减毒增效。
九、鉴别
性状:虫体呈圆柱形,长2-3cm,直径2-3mm,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,具20个环节,环节处颜色较深,步足细长色浅。体轻质脆,易折断,断面边缘浅黄色,中央棕褐色。气微,味微咸。
显微特征:表皮细胞含黄色素,步足具细小刚毛。
理化鉴别:遇浓硫酸显紫色(检查生物碱)。
十、贮藏
置干燥容器内,密闭,阴凉干燥处保存,防潮、防虫蛀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1. 化学成分
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矿物质(如钙、磷)。
马陆毒素(有毒成分),具抗炎、抗菌作用,但毒性较强。
2. 药理作用
抗炎抗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解毒镇痛:外敷缓解蛇虫咬伤、疮痈肿痛。
毒性风险:内服过量可能致过敏、中毒(呕吐、腹泻、休克)。
3. 临床应用
传统用途:疮毒、风湿、胃痛的外治为主。
现代限制:因毒性明确,临床应用较少,多作为辅助药物。
十二、总结
马陆为有毒中药,以破积、解毒、和胃为主要功效,主治症积、痈肿、疮毒等症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炎、抗菌作用,但毒性显著,内服需严格遵医嘱,孕妇及体虚者禁用。外用为主,需注意剂量及皮肤刺激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