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礞石又称青礞石、金礞石,属变质岩类矿物,分为绿泥石片岩(青礞石)和云母片岩/蛭石片岩(金礞石),因体表呈青灰或金黄光泽得名。
二、入药部位
以变质岩类岩石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的石块/碎粒入药,经炮制后保留矿物成分(如硅酸盐、镁铝铁等)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平,味咸;归肝、肺、胃经,具沉降坠痰、平肝镇惊之性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坠痰下气、平肝镇惊、消积化滞、散结消肿、解毒疗疮。
主治病症:
痰热壅盛:咳嗽喘急、痰涎上壅、顽痰癖积、胸膈胀满;
神志病证:癫狂、惊痫、高热惊厥、痰火扰神;
消化系统:食积不化、脘腹胀满、大便秘结;
外科病症:瘰疬痰核、疮疡肿毒、湿疹瘙痒。
五、相关配伍
经典配伍:
配沉香:增强坠痰降气、纳气平喘之力,治顽痰胶固之咳喘;
配黄芩:协同清肺降火化痰,用于痰热壅盛之咳喘痰稠;
配海浮石:相须治痰壅气阻、咳喘胸满;
经典方剂:滚痰丸(礞石+大黄+黄芩+沉香)、礞石散、至圣保元丸。
禁忌配伍:避免与寒凉药物同用,脾胃虚寒者慎配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(布包)15-25g,或入丸、散剂1.5-3g;
外用:研末调敷或湿敷患处;
注意:需严格控量,过量可致腹泻、恶心;孕妇、体虚者慎用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用人群:脾胃虚寒、大便滑泻、小儿慢惊、脱肛、子宫脱垂者;非痰热实证(如气虚咳喘)者;
慎用情况:老年、婴幼儿、孕妇;脾虚痰湿阻肺者;
特殊反应: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,硫磺熏制品易致呼吸道刺激。
八、炮制方法
净制:除去杂石,砸成小块;
煅制:置无烟火中煅至红透,研碎;或加火硝混合煅至烟尽,水飞成极细粉;
醋制:煅后浸醋1-2分钟,晾干(增强润燥作用)。
九、鉴别特征
青礞石:青灰色/灰绿色,表面黑褐鳞片,断面层理细密、光泽暗淡;
金礞石:棕黄/金黄色,表面金属光泽,断面层理疏松、珍珠样光泽;
伪品鉴别:硬度低(莫氏2-3),水试青礞石下沉快,金礞石下沉慢且水面浮薄片。
十、贮藏条件
密闭容器置阴凉干燥处(≤25℃),避光防潮,防蛀防霉;礞石滚痰丸需密封避光,远离儿童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含硅酸盐、镁、铝、铁、结晶水;金礞石主含云母/石英及钾、钒等;
药理作用:
坠痰下气:高渗作用促进痰液排出;
平肝镇惊:抑制肝阳上亢,缓解惊厥;
抗炎抗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;
促进消化:增强胃肠蠕动,改善食积;
临床应用:用于痰热咳喘、癫痫、慢性胃炎、术后肠梗阻等辅助治疗。
十二、总结
礞石作为峻下逐痰药,以“咸能软坚、重能沉降”为特性,适用于痰热实证及神志病证。但其性猛烈,需严格把握剂量与禁忌,非痰热证及体虚者忌用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多成分协同作用,在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及神经精神疾病中具有明确疗效,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。贮藏时需防潮防蛀,确保药效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