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陀僧、没多僧、炉底、银池、淡银、金炉底、银炉底、金陀僧、蜜陀僧。
二、入药部位
硫化物类方铅矿族矿物方铅矿提炼银、铅时沉积的炉底,或铅熔融后的加工制成品,主含氧化铅(PbO)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咸、辛、平,有毒。
归经:归肝、脾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
外用:燥湿杀虫、解毒收敛、防腐,治疗疮疡溃烂、湿疹、疥癣、狐臭、汗斑、黑斑、酒皶鼻、烧烫伤。
内服:祛痰镇惊,用于风痰惊痫、癫狂、热病神昏。
主治病症:疮疡久溃不敛、口疮、湿疹、疥癣、狐臭、汗斑、黑斑、酒皶鼻、烧烫伤、风痰惊痫、癫狂等。
五、相关配伍
配伍雄黄:增强解毒收湿,用于鼠疮、顽臁、痔漏。
配伍黄柏:协同清热解毒,治疗湿疹、湿疮。
配伍独角莲、全蝎等:如杜记独角膏,用于疮疡肿毒。
六、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(1-3克)、撒布或调膏,每日1-2次。
内服:炮制后入丸散,单次0.3-0.6克,需医生指导。
禁忌: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儿童、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;避免与含硫药物同用。
七、使用禁忌
毒性风险:氧化铅易蓄积中毒,外用避免黏膜接触,连续使用≤2周。
过敏反应:首次使用前小面积测试,红肿、瘙痒立即停用。
特殊人群:阴虚内热、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八、炮制方法
传统炮制:研细、水飞、煅烧、醋制、萝卜制等,水飞可减毒。
现代加工:超微粉碎(过200目)、密闭煅烧(300-350℃)减少铅污染。
九、鉴别特征
外观:黄色/褐黄色粉末,阳光下见白色金属闪光,体重、质硬脆,断面层纹明显,具银星光泽。
显微:金属光泽,条痕灰黑,硬度2-3,相对密度7.4-7.6,不溶于水,易溶于硝酸。
十、贮藏条件
- 密闭干燥容器,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、防尘,避免与硫磺、硝石接触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氧化铅(PbO)、铅、氧等。
药理作用:
抑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)、镇痛(与1%利多卡因相当)、抗炎、抗氧化。
抑制痛觉神经传导,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(配伍延胡索、川芎)。
临床应用:疮疡、湿疹、神经痛,需监测血铅,必要时驱铅治疗。
新型制剂:螯合剂减少肾铅沉积(动物实验减少63.8%)。
十二、总结
密陀僧为含铅矿物药,性咸辛平有毒,归肝脾经,主燥湿杀虫、收敛防腐。外用为主,内服需严格炮制与剂量控制。临床用于皮肤疾患、惊痫等,需注意毒性及禁忌人群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抑菌、镇痛、抗炎作用,但需遵循“中病即止”原则,结合炮制工艺改进(如水飞、密闭煅烧)和新型制剂研发,平衡疗效与安全性。使用时应监测血铅,确保符合现代医疗安全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