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牛黄别名包括“丑宝”“天然牛黄”“胆黄”“西黄”“乌金衣”等,因来源、形态及产地差异存在多种称谓,其中“乌金衣”特指表面附着黑色光泽薄膜的优质牛黄。
二、入药部位
以牛科动物牛(如黄牛、水牛)的干燥胆结石入药,主产于胆囊、胆管或肝管,呈卵圆形、类球形或不规则块状,表面金黄至棕黄色,具“乌金衣”特征,质地松脆易碎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凉,味苦、甘;归心、肝经,兼入脾、胃经。现代研究补充其性凉偏寒,具清热而不伤阴的特点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清热解毒、化痰定惊、利胆通淋、抗炎镇痛、降脂保肝、安神镇静。
主治病症:
热毒证:高热神昏、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、疔疮肿毒、热毒血症。
神志病:小儿急惊风、癫痫抽搐、子痫、痰热癫狂。
肝胆病:胆汁淤积、黄疸、脂肪肝、胆囊炎。
其他:失眠多梦、心神不宁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关节炎。
五、相关配伍
经典配伍:
配郁金:清心凉肝,解郁开窍,治热入心包、神昏谵语。
配朱砂:镇惊安神,化痰开窍,用于惊风、癫痫。
配大黄:峻下热结,凉血解毒,治热毒炽盛、大便秘结。
配珍珠:清热解毒,去腐生肌,外治咽喉溃烂、疮疡久溃。
现代应用:与蛇蜕配伍祛风定惊,与蛇床子、苦参配伍治疗皮肤炎症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冲服0.15-0.35g/次,每日1次,多入丸散剂;或煎汤(需久煎)。
外用:适量研末敷患处,或化水点涂。
炮制后:酒制增强活血,醋制助溶,蜜炙润肺,煅制改变药性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孕妇禁用(可能致流产)、脾虚便溏者慎用、过敏体质者、肝肾功能不全者、新生儿(防黄疸)。
药物相互作用:避免与镇静药、抗惊厥药、升压药同用;忌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同食。
副作用:过量可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长期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。
八、炮制方法
净制:去杂质,水洗晾干。
水飞法:研粉后水淘去沙,提高纯度。
酒制/醋制:增强活血或助溶作用。
蜜炙:缓和药性,增强润肺功效。
煅制:改变物理性质,用于特定病症。
九、鉴别
真品特征:表面金黄或棕黄,具“乌金衣”,质地油润松脆,断面金黄,有特殊清香,水溶后呈黄色透明液。
伪品识别:假品颜色过艳或暗淡,质地坚硬或松散,无清香,水溶浑浊,化学检测不含胆红素、胆固醇等特征成分。
十、贮藏
需干燥、避光、密封保存,置于棕色玻璃瓶或锡箔包裹,阴凉干燥处存放。保质期3-5年,定期检查防潮防氧化,过期或变质(异味、变色、结块)禁用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含胆红素、胆固醇、胆汁酸、钙、镁、锌等微量元素,及多种氨基酸。
药理作用: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菌、抗病毒、保护肝细胞、调节血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、镇静安神、抗惊厥。
临床研究:用于治疗肝炎、胆囊炎、癫痫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皮肤炎症等,安全性较高但需控制剂量。
十二、总结
牛黄作为传统名贵中药,以牛胆结石入药,性凉味苦甘,归心肝经,兼具清热解毒、化痰定惊、利胆保肝等多重功效,广泛应用于热毒、神志、肝胆系统疾病。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与配伍,注意禁忌人群及药物相互作用,避免自行滥用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炎、抗氧化、调节代谢等科学基础,但需结合个体体质与专业指导使用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