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光藕节、藕节巴、藕节疤、藕节子、荷节(《本草纲目》),属睡莲科植物莲(Nelumbo nucifera Gaertn.)的干燥根茎节部。
二、入药部位
睡莲科莲的干燥根茎节部,秋、冬二季采挖根茎(藕),切取节部,除去须根,晒干或鲜用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涩,平。
归经:肝、肺、胃经(《中国药典》《中华本草》)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收敛止血、散瘀消肿、润肺止咳、健脾开胃。
主治病症:
出血证:吐血、咯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(血热或血瘀型);
瘀滞证: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、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;
肺胃热证:肺热咳嗽、胃火牙痛、咽喉炎;
脾虚证:脾胃不和导致的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。
五、相关配伍
止血配伍:
治卒暴吐血:藕节七个+荷叶顶七个+蜂蜜,水煎温服(《圣惠方》双荷散);
血热吐衄:藕节+生地黄+大蓟+蜂蜜,凉血止血(《赤水玄珠》);
虚寒崩漏:藕节+艾叶+炮姜,温经止血。
散瘀配伍:藕节+白茅根,治鼻衄、尿血;藕节+蒲黄,治外伤瘀血。
润肺配伍:藕节+沙参+玉竹,治肺热干咳;藕节+百合,治慢性咽炎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9-15g(干品),鲜品30-60g捣汁饮;研末冲服或入散剂。
外用:鲜品捣汁滴鼻、研末吹鼻或外敷患处。
炮制:
生藕节:洗净晒干,切片;
藕节炭:武火炒至外焦黑、内黄褐,喷水灭火星,干燥后增强止血力。
七、使用禁忌
忌铁器(影响药效);
虚寒体质、湿气重者慎用(可能加重症状);
孕妇需遵医嘱(尤其鲜品性偏凉);
避免与寒凉食物同用(如西瓜、绿豆)。
八、炮制
净制:除去杂质、须根,洗净干燥;
切片:干品浸润后切片;
炒炭:武火炒至表面焦黑、内部黄褐,喷水防复燃,干燥后贮存。
九、鉴别
性状:短圆柱形,中部膨大,表面灰黄至灰棕,有须根痕,断面多孔;
显微:薄层色谱法检测丙氨酸、天门冬素等成分;
理化:水溶性浸出物≥15%,酸不溶性灰分≤3%。
十、贮藏
置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,避免与铁器接触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含鞣质、天门冬素、丙氨酸、3-表白桦脂酸、维生素C等;
药理作用:
缩短凝血时间(止血机制);
抗炎、抗氧化、增强免疫力;
抑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鼻息肉;
临床应用:
消化道出血(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);
鼻衄、牙周病、产后尿潴留;
辅助治疗糖尿病、慢性咽炎。
十二、总结
藕节作为传统止血药,以“止血不留瘀”为特点,适用于血热、血瘀、虚寒等多种出血证。其性平味甘涩,归肝肺胃经,既可单用鲜品捣汁,也可配伍生地黄、白茅根等增强疗效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止血、抗炎、抗氧化作用,临床应用广泛,但需注意禁忌(如虚寒体质慎用)及正确炮制方法(如炒炭增强止血力)。使用时应遵医嘱,避免自行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