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罗布麻又称红麻、野麻、茶叶花、泽漆麻、羊肚拉角、罗布欢的麻等。
二、入药部位
全草、根、叶均可入药,以叶为主。主产于新疆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内蒙古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山西、安徽、江苏等省区,尤以新疆罗布泊附近品质最佳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味:甘、苦,凉。
归经:归肝、心经。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
平抑肝阳: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眼花。
清热利尿:治疗水肿尿少、热病烦渴、高血压。
安神定悸:改善心神不宁、失眠、多梦、健忘。
润肠通便:缓解肝火旺盛所致的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。
主治
肝阳上亢:高血压、头痛眩晕、耳鸣、失眠。
热病心烦:高热神昏、心烦不寐。
水肿尿少:肾炎水肿、小便不利。
便秘:肝火炽盛导致的肠燥便秘。
五、相关配伍
罗布麻+决明子:增强降压效果,适用于高血压患者。
罗布麻+枸杞:平衡寒性,适合高血压伴肝肾阴虚者。
罗布麻+菊花:加强降压、明目作用,治高血压伴头痛目赤。
罗布麻+山楂:增强降压,调理高血压伴消化不良、血脂异常。
罗布麻+钩藤:协同降压,改善眩晕耳鸣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克;或泡茶饮(如罗布麻茶)。
外用:适量,研末敷贴或煎水洗患处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忌人群:
脾胃虚寒、腹泻者慎用(性凉易伤脾胃)。
孕妇禁用(可能引发流产)。
注意事项:
避免长期大量使用,以防损伤脾胃。
服药期间忌食生冷、油腻、辛辣食物。
过敏体质者慎用,可能出现皮疹、瘙痒。
八、炮制
炮制方法:
晒干:秋季采收,晒至半干,扎成小把,再晒干。
切段:晒干后切段,筛去杂质。
制茶工艺:选叶、复软、杀青、揉捻、炒干、烘干等步骤制成罗布麻茶(如罗布酒花茶、罗布咖啡茶等)。
炮制目的:增强药效,便于保存和服用。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
叶片: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,长2-5cm,宽0.5-2cm,淡绿色或灰绿色,先端钝有小芒尖,边缘具细齿,常反卷,两面无毛。
气:微弱;味:淡。
显微鉴别
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,垂周壁平直,表面有颗粒状角质纹理。
叶肉两面均具栅栏组织,上表皮内多为2列,下表皮内多为1列。
主脉维管束双韧型,维管束周围及韧皮部散有乳汁管。
十、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防蛀,避光保存。罗布麻茶需密封防潮,避免异味污染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
- 含黄酮类化合物(槲皮素、异槲皮素)、生物碱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(钾、钙、镁)及维生素C等。
药理作用
降压:通过扩张血管、降低外周阻力实现,对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。
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。
抗炎:抑制炎症因子(如TNF-α、IL-6)释放,减轻炎症反应。
利尿:促进钠离子排泄,减轻水肿。
神经保护: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,保护神经元。
临床应用
高血压:单用或与西药联合使用,改善症状(如头痛、眩晕)。
心血管疾病:辅助治疗冠心病、心绞痛,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。
神经衰弱:改善失眠、多梦、健忘,提升睡眠质量。
糖尿病并发症:辅助调节血糖,改善糖尿病肾病水肿。
十二、总结
罗布麻为夹竹桃科植物,以叶入药,性凉味甘苦,归肝、心经,核心功效为平肝阳、清热利尿、安神。临床广泛用于高血压、肝阳上亢、水肿尿少等症。现代研究支持其降压、抗氧化、抗炎作用,但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需慎用。炮制以晒干切段为主,贮藏需防潮避光。罗布麻茶作为保健饮品,适合高血压及亚健康人群日常调理,但需注意用量及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