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砒黄、人言、信石、白砒、红砒、砒霜、砷华等,以红信石(红矾)和白信石(白砒)最为常见。
二、入药部位
矿物砷华(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,As₂O₃)经加工精制而成,包括天然砷华矿石及人工升华的砒霜(三氧化二砷结晶)。
三、性味归经
辛、酸,大热,有大毒;归肺、肝经(部分文献提及肺、脾、胃经)。其毒性剧烈,属“大毒”类药物。
四、功效主治
蚀疮去腐:促进坏死组织脱落,用于痈疽恶疮、痔疮、瘘管、皮肤癌等。
劫痰平喘:抑制痰液分泌,缓解寒痰壅塞导致的哮喘、久咳。
截疟杀虫:曾用于疟疾、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癣疥。
抗癌探索:实验显示可抑制癌细胞增殖,但临床应用受限,需严格评估。
五、相关配伍
紫金丹:与淡豆豉配伍,治寒痰喘咳。
三品一条枪:与明矾、雄黄、乳香配伍,治瘰疬、疔疮。
砒霜膏:与硫黄、苦参等调膏外敷,治顽固性溃疡。
枯痔散:含白砒,用于痔疮脱垂。
六、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研末撒敷、调膏或制成药捻,避免接触健康组织。
内服:极微量(0.002~0.004g/次),入丸散,需专业医师指导,严禁超量。
七、使用禁忌
绝对禁忌:孕妇、体虚者、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慎用情况:长期接触可致慢性砷中毒(损害神经、肝肾),避免与绿豆、醋、碱性物质同用。
中毒处理:误服立即用二巯基丙醇(BAL)解毒,严禁自行催吐。
八、炮制方法
锻制:去杂质后煅烧至酥脆,增强药性。
豆腐制:砒石嵌入豆腐中蒸煮,降低毒性。
煨制:白面包裹煨烤,去面块后使用。
醋制:醋煮杀毒,减少刺激性。
九、鉴别方法
物理特征:白色或淡黄块状,玻璃光泽,硬度低,易碎。红砒带红色晕彩,白砒透明。
化学检测:加热升华生成白色砷霜;与硫化氢反应生成黄色沉淀;火烧产生蒜臭味及白色被膜。
十、贮藏条件
密封干燥保存,避光、防潮、防晒,远离食品及儿童。
禁止与碱性物质、酸类、易燃物混存,运输时防撞击破损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成分:三氧化二砷为主,含微量雄黄(硫化砷)。
毒性机制:与巯基酶结合,干扰代谢,导致多器官衰竭。
应用探索:抗白血病、肝癌等实验有效,但安全性争议大,临床多被替代药物取代。
急救:中毒用二巯基丙醇或硫代硫酸钠解毒,需及时医疗干预。
十二、总结
砒石为剧毒矿物药,传统用于蚀疮、平喘、截疟,需严格把控剂量与配伍。现代研究揭示其毒性风险,临床应用趋于谨慎,多由更安全药物替代。存储与处理需专业规范,避免中毒事故。非专业人员严禁自行使用,务必遵循医嘱,确保用药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