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续随子、联步、千两金、菩萨豆、小巴豆、拒冬实、宣继、仙苡、小油子等,古称“千金子”亦指富贵子弟,但中药专指续随子种子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干燥成熟种子,去壳后使用,以种仁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  • 性味:辛、温,有毒。

  • 归经: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功效:泻下逐水、破血消癥、外用疗癣蚀疣。

  • 主治:水肿、鼓胀、痰饮、积滞胀满、血瘀经闭、二便不通;外治顽癣、赘疣、毒蛇咬伤。临床常用于肝硬化腹水、晚期血吸虫病等实证水肿,以及癥瘕、经闭等血瘀证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内服:配大黄、芒硝增强泻下;与防己、槟榔、葶苈子同用治水肿;合当归、川芎治血瘀经闭;配轻粉、青黛治癥瘕。

  • 外用:捣敷或醋调敷患处,治顽癣、赘疣;米泔水调服可解毒蛇咬伤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1-2g,去壳去油后入丸散,或装肠溶胶囊(减少胃刺激);制霜后0.5-1g。

  • 外用:适量捣敷或醋调敷。

  • 注意:需严格控制剂量,避免过量致中毒(腹痛、腹泻、恶心呕吐)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禁用(破血易致流产);体虚、老人、儿童、久病者慎用。

  • 配伍禁忌:忌与甘草同用。

  • 饮食禁忌:服药期间忌食碱盐及难消化食物。

  • 中毒处理:温水洗胃,口服鞣酸蛋白、蛋清或白及粉,对症支持治疗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生用:去杂质、泥沙,晒干后捣碎。

  • 制霜:去壳研泥,纸包裹压榨去油,或蒸热后压榨,反复至不粘结,碾细备用。制霜后毒性降低,药力缓和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性状:椭圆形或倒卵形,灰棕色,表面网状皱纹,种仁白色/黄白色,富油质。

  • 显微:种皮薄脆,含油质。

  • 化学:含千金子甾醇、瑞香素、脂肪油(占40-46%)、树胶质等。

十、贮藏方法

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、防霉、防蛙(避免潮湿及虫害)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千金子甾醇、瑞香素、脂肪油、七叶树甙等。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泻下作用:强度为蓖麻油3倍,刺激肠道致峻泻。

    • 抗肿瘤: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(美蓝法、瓦伯呼吸仪验证)。

    • 抗菌抗炎:瑞香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,抗炎镇痛效果接近可待因。

    • 其他:利尿、抗血凝、抑制醛糖还原酶等。

  • 临床应用:肝硬化腹水、血吸虫病水肿,外治皮肤病;需注意毒性管理。

十二、总结

千金子为峻下逐水、破血消癥的猛药,临床用于实证水肿、血瘀闭经及皮肤病,但毒性显著,需严格炮制(制霜减毒)、控制剂量,并禁忌孕妇及体虚者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肿瘤、抗菌等多效性,但安全性需优先考量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千金子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千金子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