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千年健又称一包针、千年见、千颗针、一包刺、千斤拔,属天南星科植物,因根茎密集针状纤维束得名“一包针”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干燥根茎入药,春秋季采挖后去茎尖、须根,洗净晒干,切片使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味苦、辛,温;归肝、肾经。温性助散寒湿,苦辛兼备通络止痛,主入肝经强筋骨,肾经助固本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祛风除湿、舒筋活络、强筋健骨、镇痛消肿。

  • 主治病症:风湿痹痛、腰膝酸软、关节肿胀麻木、肢体僵硬拘挛、跌打损伤瘀痛;配伍可治肝肾不足之腰脊疼痛、寒湿膝痛及血吸虫病腹水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配伍

    • 配杜仲:补肝肾、强筋骨,治腰膝无力、下肢痿软;

    • 配川芎:活血行气,缓解风寒湿痹、气滞血瘀之肢节疼痛;

    • 配穿山甲:解毒排脓,治疮疡肿毒、溃烂久不愈合;

    • 配牛膝、桑寄生:增强祛风湿、通经络之效,用于风湿久痹、筋骨萎弱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3-9g,或入丸散;制酒可增强通络效果,如配伍杜仲、虎骨等。

  • 外用:研末调敷或浸酒外搽,治跌打损伤、顽癣。

  • 注意:阴虚内热者忌用,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、哺乳期妇女(活血可能致流产/影响婴儿);过敏体质者;阴虚火旺、实热证患者(性温加重热象);运动员(舒筋活络可能引发头晕)。

  • 配伍禁忌:避免与温热性中药(如附子、肉桂)同用;忌与甘草配伍(可能增强毒性)。

  • 饮食禁忌:服药期间忌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,避免饮酒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基础处理:去杂质、洗净,润透后切斜片,干燥筛去灰屑。

  • 炮制作用:切片后有效成分易煎出,性味更平和;传统炮制强调“去毒存效”,现代研究显示炮制可降低刺激性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性状鉴别:根茎圆柱形,表面黄棕至红棕,具纵沟纹及黄色针状纤维束(“一包针”特征);断面红褐,可见油点及针眼状小孔。

  • 显微特征:横切面可见草酸钙针晶束、分泌腔及纤维束;理化鉴定(乙醚提取液加香草醛硫酸显紫红色)。

  • 植物形态:叶箭状心形,佛焰苞绿白色,花期7-9月,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
十、贮藏条件

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防蛀;避免高温直射,可搭配花椒等防虫药物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、黄酮类、生物碱、草酸钙针晶等,活性成分包括千年健素、β-谷甾醇。

  • 药理作用:抗炎镇痛(抑制COX-2活性)、抗风湿(调节免疫)、抗凝(抑制血小板聚集)、抗氧化;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、骨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。

  • 安全性:毒性较低,但过量可能致胃肠道刺激;现代药典规定其用量需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。

十二、总结

千年健作为传统祛风湿要药,以“强筋骨、通经络”为核心,临床广泛用于风湿痹痛、腰膝酸软等症。其使用需严格遵循炮制规范、剂量控制及禁忌人群筛查,结合现代研究可优化疗效与安全性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其活性成分的精准作用机制及新型制剂开发,如纳米制剂提升生物利用度,或联合西药增强抗炎效果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千年健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