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果(橄榄)全面解析
一、别名
橄榄子、白榄、黄榄果、忠果、青榄、黄榄,部分地区称“藏青果”(特指诃子未成熟幼果)。
二、入药部位
橄榄科植物橄榄(Canarium album Raeusch.)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干燥后入药,果核常含1-3粒种子。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甘、酸,平;久嚼微涩,后转甘甜。
- 归经:归肺、胃经,兼具清热与润养之效。
四、功效主治
- 核心功效:清热解毒、利咽生津、化痰止咳、润燥滋阴。
- 主治病症:
- 咽喉肿痛、急性扁桃体炎、喉炎、白喉(如配伍玄参、苇茎);
- 口干舌燥、酒毒伤阴(如《本草汇言》治酒伤昏闷);
- 咳嗽痰多、百日咳(配伍川贝、硼砂);
- 消化道肿瘤辅助治疗(配伍刺五加浸酒);
- 解鱼蟹毒、河豚毒,缓解眼疲劳及神经性症状。
五、相关配伍
- 经典方剂:
- 治风火喉痛:青果+大萝卜水煎;
- 治流行性耳下腺炎:咸青果+老姜+牡蛎+豆腐共煮;
- 治疟疾:青果纳青蛙腹内炖服;
- 现代食疗:青果柠檬羹(生津)、青果百合玉竹汤(滋阴润肺)。
- 禁忌配伍:表证初起慎用,避免与寒凉药物过度配伍损伤脾胃。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4.5-9g,或捣汁、含服;
- 外用: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漱口;
- 炮制:净制(去杂晒干)、切制(打碎)、煅存性研末(增强收敛性)。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脾胃虚寒、腹泻者慎用;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需遵医嘱;
- 毒性注意:未成熟青果含鞣酸、草酸,过量可能引发胃肠刺激或矿物质吸收障碍;
- 药物相互作用:避免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,可能增强毒性。
八、炮制方法
- 净制:去除杂质,清水洗净后晒干;
- 切制:干燥果实打碎或切片;
- 煅制:武火煅至外黑内褐,研细末用于止血或收敛。
九、鉴别方法
- 植物形态:常绿乔木,高10m以上,小叶9-15片,革质椭圆状披针形;核果纺锤形,青绿色或黄褐色,外果皮厚皱,果核坚硬呈梭形;
- 药材性状:表面棕黄至黑褐,皱缩,果肉灰棕,质硬;断面可见3室果核,气微,味涩久嚼微甜;
- 显微特征:外果皮厚壁细胞含黄棕色物,中果皮含油室,内果皮为石细胞层,含草酸钙簇晶。
十、贮藏条件
- 传统方法:木桶+芭蕉叶覆盖,置阴凉土穴或山洞保存数月;
- 现代方法:密封于塑料袋/陶瓷罐,冰箱冷藏(2-8℃)或阴凉干燥处,避免潮湿霉变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、黄酮类(如橄榄苦苷)、维生素C/E/A、多酚、鞣酸、草酸及矿物质;
- 药理作用:
- 抗氧化、抗炎、抗菌(如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);
- 保护肝脏(对抗酒精毒性)、调节免疫、降血脂、舒缓眼压;
- 抗肿瘤(诱导癌细胞凋亡)、神经保护(癫痫辅助治疗)。
- 临床应用:咽炎喷雾剂、口腔溃疡贴、抗疲劳保健品等。
十二、总结
青果作为药食两用佳品,兼具清热与润养双重特性,广泛用于咽喉疾病、热毒证及养生食疗。其现代研究证实了抗氧化、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,但需注意用量及体质适配性。传统炮制与贮藏方法可延长保质期并提升药效,现代加工技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,如功能性食品和外用制剂。使用时应遵循中医辨证原则,避免盲目过量,确保安全有效。
十三、附图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治的依据。就医请及时到正规医院,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