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青葙子又称草决明、牛尾花子、狗尾巴子、野鸡冠花、狗尾苋、狼尾花子等,部分地区亦称“大尾鸡冠花”“青箱子”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为苋科植物青葙(Celosia argentea L.)的干燥成熟种子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后去杂质,取种子入药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味苦、微寒;归肝经,部分文献提及归心、肝经。性微寒,清降肝火,明目退翳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清肝泻火、明目退翳、散风热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肝热目赤、眼结膜充血、红肿、目生翳膜、视物昏花;

    • 肝火上亢引起的眩晕、头痛;

    • 慢性葡萄膜炎、急性结膜炎等眼疾;

    • 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晕、头痛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搭配

    • 配决明子、菊花:增强清肝明目之效,治目赤肿痛、视物模糊;

    • 配夏枯草、栀子:清肝火、泻三焦热,用于肝热目赤、眩晕;

    • 配生地、玄参:滋阴降火,治阴虚肝阳上亢之头晕;

    • 配桑叶、菊花:疏风清热,治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。

  • 验方举例:青葙子9-15g配石决明、决明子、菊花,水煎服治高血压;外洗方治少白头、皮肤湿疹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9-15g,或入丸散;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。

  • 注意:需遵医嘱调整剂量,脾胃虚寒者减量或配伍健脾药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脾胃虚寒、腹泻者慎用;

  •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;

  • 青光眼患者禁用(因有扩散瞳孔作用);

  • 避免与藜芦同用(中药配伍“十八反”禁忌);

  •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、头晕等反应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生青葙子:去杂质,筛灰屑,用时捣碎;

  • 炒青葙子:文火炒至爆鸣声,断面淡黄,香气逸出,寒性缓和,易煎出有效成分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:种子扁圆形,直径1-1.5mm,表面黑色或红黑色,光亮,种脐微凹,种皮薄脆。

  • 显微:种皮外层细胞多角形,网格状增厚;胚乳含淀粉粒、脂肪油滴及草酸钙方晶。

  • 薄层色谱:以乙酸乙酯-甲醇-水-甲酸展开,显与对照药材相同斑点。

  • 混伪品:需与鸡冠花种子、反枝苋种子、刺藜种子等鉴别,注意花柱残留长度、表面纹理差异。

十、贮藏

置干燥通风处,防潮防霉变;密封保存可延长保质期,避免与异味物品混放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脂肪油(约15%)、淀粉(30.8%)、硝酸钾、烟酸、黄酮类化合物(如芹菜素)、生物碱等。

  • 药理作用:抗炎、抗菌、抗氧化;扩张瞳孔(需警惕青光眼风险);调节血脂、降压;保护视网膜细胞。

  • 临床研究:用于慢性结膜炎、干眼症、高血压辅助治疗;动物实验显示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青葙子为清肝明目要药,适用于肝热目疾及肝阳上亢证。其性微寒,需注意脾胃虚寒者及特殊人群禁忌。炮制可缓和寒性,配伍增强疗效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多成分协同作用,但需警惕瞳孔扩散风险。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剂量,避免与禁忌药物同用,并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优质药材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青葙子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青葙子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