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沙苑子别名包括白蒺藜、沙苑蒺藜子、潼蒺藜、沙蒺藜、夏黄草等,主要源于其形态、产地及传统应用,需注意与刺蒺藜(来源不同)区分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或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,秋季果实未开裂时采割,晒干后打下种子,去杂质后使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温,味甘;归肝、肾经,属补阳药,具补肾固精、养肝明目之效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补肾固精、养肝明目、缩尿止带。

  • 主治病症:肾虚腰痛、阳痿遗精、遗尿尿频、白带过多、目暗不明、头昏目花;亦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鸣、筋骨无力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搭配

    • 补肾固精:沙苑子+菟丝子、枸杞子、熟地黄;

    • 养肝明目:沙苑子+菊花、决明子;

    • 健脾利湿:沙苑子+茯苓、白术;

    • 收敛固涩:沙苑子+芡实、莲子,用于遗精、带下;

    • 强筋骨:沙苑子+杜仲、续断,用于风湿痹痛或筋骨无力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煎服:10-15克/日,文火煎煮30分钟;

  • 研末冲服:3-5克/次,温水或黄酒送服;

  • 泡酒:50克沙苑子+500ml白酒,密封15天后饮用;

  • 丸散剂:制成蜜丸或水丸,6-9克/次,每日2次,适合长期调养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阴虚体质、实热病症(如咽喉肿痛、小便赤黄)、过敏体质、孕妇、儿童;

  • 注意事项:避免与辛辣食物同服;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;低血压、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;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传统炮制:晒干去壳后,盐炒(淡盐水拌匀,文火炒干)增强补肾效果;

  • 现代加工:低温烘干、真空包装或制成中药饮片;部分需配伍其他药材制成复方制剂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外观:肾形略扁,表面绿褐或灰褐,光滑,脐部微凹,质坚硬,嚼之有豆腥气;

  • 理化:盐沙苑子表面褐黄有光泽,微咸味;

  • 真伪判断:通过包装标识、药品外观(颜色、形状)、销售渠道(正规药店/医院)及质量证书综合验证。

十、贮藏方法

  • 干品: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(湿度<9%),或冰箱冷藏(2-10℃),保质期1-2年;

  • 已开封:未服完部分需密封冷藏,避免高温潮湿及阳光直射;

  • 特殊剂型:胶囊、丸散剂需严格防潮,部分需低温保存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黄酮类(如槲皮素)、皂苷类、挥发油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;

  • 药理作用:抗氧化、抗炎、免疫调节、保护肝肾、改善性功能、抗疲劳、调节血脂血糖;

  • 临床应用:辅助治疗肾虚证、性功能障碍、慢性肝病、糖尿病并发症等;联合西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(如降压药)。

十二、总结

沙苑子为补阳药代表,以补肾固精、养肝明目为核心,广泛用于肾阳不足证。其性温,需根据体质配伍使用,阴虚或实热者慎用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多成分、多靶点的药理活性,但需注意禁忌症及合理贮藏。建议在中医指导下辨证使用,确保安全有效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沙苑子-药材.jpg

中药-沙苑子-药材2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