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蛇含石,又名蛇黄、蛇黄石、蛇含,因古人误认其生于蛇腹或为蛇口含物得名,主产于山西、江苏、浙江等地沉积岩及金属矿物氧化带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结核,主含含水三氧化二铁(2Fe₂O₃·3H₂O)及硫化铁(FeS₂),全年可采,采后除去泥沙杂质,洗净干燥后使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寒,味甘;归心包、肝经,具镇静安神、止血定痛之效,属寒性矿物药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安神镇惊、止血定痛、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调节内分泌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心神不宁:心悸惊痫、失眠惊恐;

    • 血证:肠风血痢、胃痛出血;

    • 痛证: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;

    • 疮疡肿毒:痈疮、皮肤炎症;

    • 其他:骨节酸痛、内分泌失调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搭配

    • 镇惊安神:蛇含石+牛黄+麝香+天麻(如“小儿回春丹”);

    • 止血定痛:煅蛇含石+醋淬增强效果;

    • 风湿痹痛:蛇含石+杜仲+桑寄生;

    • 疮疡肿毒:蛇含石+黄柏+金银花外敷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9-15克,或入丸散;研末3-5克/次,温水/黄酒送服;

  • 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或醋淬后外涂;

  • 禁忌:需遵医嘱,避免自行增减剂量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、经期女性、体质虚寒者、过敏体质;

  • 注意事项:避免与辛辣食物同服;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;与西药联用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(如降压药、化疗药);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生用:洗净干燥后直接使用,主镇惊安神;

  • 煅用:武火煅至红透,增强止血定痛作用;

  • 醋淬:煅后趁热醋淬,缓和寒性,增强收敛效果;

  • 现代加工:符合《中国药典》标准,经净制、干燥、包装,部分制成中药饮片或复方制剂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外观:结核状集合体,直径1.5-4.5cm,表面粗糙,具密集立方体突起,断面呈放射状或同心环层纹,外层褐黄,内层铜黄,具金属光泽;

  • 理化:遇稀盐酸生成深蓝色沉淀(铁盐反应),X射线衍射显示黄铁矿或赤铁矿特征峰;

  • 真伪:与无名异(土子)区分,蛇含石质重不易碎,无名异质脆易碎。

十、贮藏条件

  • 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,避光、防潮、防尘;

  • 醋淬品需密封冷藏,避免醋气挥发;

  • 定期检查防霉变,保质期一般1-2年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铁氧化物、硫化物、锰、磷、钙等微量元素;

  • 药理作用:抗肿瘤、抗炎、抗氧化、调节内分泌、镇静安神;

  • 临床应用:辅助治疗癫痫、风湿病、疮疡肿毒,联合化疗减轻副作用;

  • 毒性研究:过量可致恶心、呕吐、腹痛,需严格控制剂量。

十二、总结

蛇含石为矿物类中药,以安神镇惊、止血定痛为核心,广泛用于心神不宁、血证及痛证。其性寒,需根据体质配伍使用,孕妇、经期女性及虚寒体质者慎用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多成分、多靶点的药理活性,但毒性风险需重视。贮藏需防潮、避光,确保质量稳定。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