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十大功劳别名繁多,包括狭叶十大功劳、细叶十大功劳、黄天竹、土黄柏、猫儿刺、土黄连、八角刺、刺黄柏、猫儿头、刺黄芩、老鼠刺、猫刺叶、功劳木、西风竹等。部分地区称其为“土黄连”“土黄柏”,因功效类似黄连、黄柏而得名;另有“猫儿刺”“八角刺”因叶缘带刺,“黄天竹”因茎色黄褐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以茎(功劳木)、根入药为主,叶(功劳叶)亦可用,需与冬青科枸骨叶区分。现代药典特指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,如阔叶十大功劳、细叶十大功劳,主产四川、湖北、浙江等地,生于山坡灌丛或溪边阴湿处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寒,味苦;归肝、胃、大肠经,次归肺、肾经。苦寒清泄,善清湿热、泻火毒,兼能滋阴退热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滋阴清热、明目退翳、止咳平喘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湿热证:泻痢、黄疸、淋证、带下;

    • 火毒证: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、疮疖痈肿、肺热咳嗽;

    • 阴虚证:骨蒸潮热、盗汗、腰膝酸软;

    • 目疾:目赤肿痛、视物昏花、翳障;

    • 其他:糖尿病(辅助)、支气管炎、肺结核辅助治疗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清热解毒:配金银花、连翘治风热感冒;配黄连、黄柏增强清热效果。

  • 消炎止痛:配蒲公英、黄芩治口腔溃疡、牙龈炎;配柴胡、丹参保肝。

  • 滋阴退热:配知母、黄柏、生地治阴虚火旺;配枸杞根皮、桑白皮治肺结核。

  • 黄疸肝炎:配玉米须、栀子、田基黄利胆退黄。

  • 肺热咳嗽:配穿心莲、陈皮、桑白皮润肺止咳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干品10-35g,水煎服;叶可煎水外洗或研末调敷。

  • 外用: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,如治烫伤、湿疹。

  • 特殊用法:叶煎水滴眼治结膜炎;配蜂蜜治百日咳;与酒炖服治肺结核潮热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儿童、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弱者;过敏体质慎用。

  • 注意事项:避免长期服用(可能致胃肠不适、菌群失衡);忌与西药抗生素、降糖药联用;服药期间禁辛辣油腻;出现腹泻、头晕需立即停用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传统炮制:洗净后浸至六七成透,润透切薄片,干燥;或煨制、酒制缓和寒性。

  • 现代加工:符合《中国药典》标准,经净制、切片、干燥,部分制成中药饮片或复方制剂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性状:茎片不规则,外表面灰黄至棕褐,切面皮部薄、棕褐,木部黄色,具同心环纹及放射状纹理;叶革质,边缘有刺状锯齿。

  • 显微:可见纤维束、草酸钙方晶;茎横切面显中柱鞘纤维环、韧皮部射线细胞。

  • 理化:碘化镂钾试剂显橙红色沉淀(生物碱反应);薄层色谱与盐酸小檗碱显相同黄色斑点。

十、贮藏条件

  • 常规:阴凉干燥处(湿度<9%),避光、防潮、防虫蛀;定期检查防霉变。

  • 特殊:冷藏(2-8℃)可延长保质期;避免与异味物品混放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小檗碱、药根碱、黄酮类、多糖、维生素等。

  • 药理作用:抗菌、抗炎、抗氧化、降血糖、保肝、增强免疫力;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。

  • 临床应用:辅助治疗糖尿病、肝炎、支气管炎;联合化疗减轻副作用;对幽门螺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十大功劳为小檗科植物,以茎、根、叶入药,性寒味苦,归肝、胃、大肠经,擅清湿热、泻火毒、滋阴退热。其别名繁多,需与枸骨叶等区分;入药部位明确,炮制需规范;主治湿热火毒、阴虚发热及目疾等,配伍灵活。使用需注意禁忌,尤其是特殊人群及长期服用风险。现代研究支持其多成分、多靶点活性,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辨证使用,确保安全有效。贮藏需防潮避光,保持质量稳定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十大功劳-原态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