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石决明又称鲍鱼壳、真珠母、千里光、九孔螺壳,因来源于鲍科动物贝壳,不同品种如杂色鲍、皱纹盘鲍等亦有地域性别称,需与蛤壳、珍珠母等区分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为鲍科动物杂色鲍、皱纹盘鲍、羊鲍、澳洲鲍、耳鲍或白鲍的干燥贝壳。夏秋捕捞后去肉、洗净、干燥,以完整、质坚、色青灰、具珍珠光泽者为佳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寒,味咸;归肝经。咸寒沉降,专入肝经,具平肝潜阳、清肝明目之效,属清热平肝类药材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平肝潜阳、清肝明目、收敛止血、制酸止痛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肝阳上亢:头痛眩晕、目赤肿痛、翳膜遮睛、视物昏花;

    • 热证出血:外伤出血、胃脘疼痛、骨蒸劳热;

    • 眼科疾病:青盲雀目、白内障、结膜炎;

    • 其他:高血压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平肝潜阳:配天麻、钩藤(天麻钩藤饮)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;配生赭石、龙骨、牡蛎(镇肝熄风汤)治肝风内动;

  • 清肝明目:配菊花、草决明、黑山栀治目赤肿痛;配女贞子、枸杞子治肝肾阴虚目暗;

  • 收敛止血:煅用配海螵蛸、茜草治溃疡出血;

  • 抗菌抗炎:配黄连、黄芩增强抗菌效果,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感染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6-20g,先煎30分钟以利有效成分溶出;研末3-5g/次,温水或黄酒送服;

  • 外用:研末调敷或制成眼膏、药捻;

  • 特殊用法:煅石决明增强收敛性,盐制缓和寒性;生品偏重平肝,煅品侧重止血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脾胃虚寒、消化不良、胃酸缺乏者;孕妇、低血压患者;过敏体质及对贝壳类过敏者;

  • 注意事项:避免与寒凉药物(如黄连、栀子)同用,防伤脾胃;长期服用需监测血钙及肾功能;与西药降压药联用需间隔1-2小时,防血压骤降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生用:洗净干燥后直接使用,主平肝潜阳;

  • 煅制:武火煅至酥脆,增强收敛止血作用;

  • 盐制:盐水浸淬,缓和寒性,引药入肝;

  • 现代工艺:控温煅制(300-500℃)确保碳酸钙分解,醋淬生成醋酸钙以利吸收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性状:真品呈不规则碎块,灰白色或青灰色,具珍珠光泽,质坚硬;伪品多色白无光、质松易碎;

  • 显微:珍珠层可见不规则碎块,棱柱层呈平行条纹;

  • 理化:遇酸起泡(碳酸钙反应),紫外灯下显荧光;薄层色谱可见钙盐斑点。

十、贮藏条件

置干燥通风处,防潮防蛀;密封容器保存,避免与异味物品混放;定期检查防霉变,保质期一般2-3年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碳酸钙(≥90%)、氨基酸(甘氨酸、丙氨酸)、微量元素(镁、铁、硅酸盐)、胆素、壳角质等;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降压:通过钙通道阻滞及抑制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,降低外周阻力;

    • 抗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;

  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延缓白内障进展;

    • 保护血管:改善内皮功能,抑制动脉粥样硬化;

  • 临床应用:辅助治疗高血压、慢性胃炎、眼科疾病;联合西药增强疗效,减少副作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石决明为平肝潜阳要药,以肝经病变为核心,广泛用于高血压、眼科疾病及出血症。其性寒咸,需根据体质配伍使用,脾胃虚寒、孕妇等慎用。现代研究证实其多成分、多靶点作用,但需注意剂量控制及贮藏条件。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结合现代检测手段确保安全有效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石决明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石决明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