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留求子、史君子、五棱子、索子果、冬均子、病柑子、君子仁、冬君子、病疳子、病疳子,因形态或典故得名,需与同属植物区分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干燥成熟果实,包括带壳果实(使君子)及去壳种子(使君子仁)。秋季采收,去杂后晒干,以个大、表面紫褐光泽、仁饱满黄白者为佳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温,味甘;归脾、胃经,部分文献提及归肝经。甘温善入脾胃,主攻杀虫消积、健脾开胃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杀虫消积、健脾开胃、止咳化痰、止泻、补益肝肾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寄生虫病:蛔虫病、蛲虫病、绦虫病;

    • 消化系统:小儿疳积、乳食停滞、腹胀腹泻;

    • 呼吸系统:咳嗽、咳痰、哮喘;

    • 其他:肝肾功能不足、湿疹、皮肤瘙痒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驱虫消积:配槟榔、苦楝皮增强杀虫力;配白术、茯苓健脾和胃;

  • 健脾开胃:配党参、山药补中益气;配薏苡仁利湿解毒;

  • 止咳化痰:配黄芩、桑白皮清肺热;配杏仁润肠通便;

  • 补益肝肾:配枸杞、菟丝子滋肾养肝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6-12g,捣碎先煎;研末3-6g/次,温水送服;丸散剂1-3g/次;

  • 外用: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;

  • 特殊用法:炒使君子仁增强健脾消积,盐制缓和温性;鲜品捣汁滴鼻治鼻衄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、婴幼儿、体质虚弱者、肝肾功能不全者、过敏体质;

  • 注意事项:忌与茶同服(鞣酸降低药效);避免辛辣油腻食物;过量可致恶心、呕吐、眩晕;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增强药效;长期服用需配健脾药防伤脾胃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生用:去杂捣碎,主杀虫;

  • 使君子仁:去壳取仁,多入丸散;

  • 炒使君子仁:文火炒至微黄有香气,增强健脾消积;

  • 盐制:盐水浸淬,缓和温性,引药入肾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性状:果实卵形,具5条纵棱,表面黑褐至紫黑,质坚硬;种子黄白,子叶含脂肪油;

  • 显微:子叶细胞含草酸钙簇晶(直径10-15μm),种皮表皮细胞含棕色物质;

  • 理化:茚三酮试验显紫色斑点(氨基酸反应);薄层色谱显使君子酸钾斑点。

十、贮藏条件

置阴凉干燥处(湿度<9%),避光、防潮、防蛀;家庭可用陶瓷罐加干燥剂,专业药房可冷藏或真空包装;定期检查防霉变,保质期2-3年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使君子酸钾、脂肪油、黄酮类、甾体、氨基酸;

  • 药理作用:驱虫(蛔虫、蛲虫)、抗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)、抗炎、抗氧化、增强免疫力;

  • 临床应用:辅助治疗寄生虫病、小儿疳积、慢性腹泻、咳嗽;联合西药增强疗效,减少副作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使君子为驱虫消积要药,以甘温之性入脾胃,主治虫积、疳积、咳嗽等症。其配伍灵活,可与健脾、驱虫、清肺药同用。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,孕妇、体弱者慎用,避免与茶同服。现代研究支持其多成分、多靶点活性,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结合现代检测手段确保安全有效。贮藏需防潮避光,保持干燥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使君子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使君子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