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石韦别名包括石皮、飞刀剑、石剑、庐山石韦、有柄石韦等,因产地及形态差异得名,需与同属植物区分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、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,全年可采收,以叶大、质厚、背面有毛者为佳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微寒,味甘、苦;归肺、膀胱经,部分文献提及归肝经。主攻清热利湿、通淋止血,兼能清肺化痰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利尿通淋、清肺止咳、凉血止血、清热解毒、抗炎消肿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泌尿系统:热淋、石淋、血淋、尿路感染、小便不利;

    • 呼吸系统:肺热咳嗽、痰多气喘、咽喉肿痛;

    • 出血症: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崩漏;

    • 皮肤及炎症:疮疡肿毒、湿疹、风湿痹痛、水肿;

    • 其他:慢性支气管炎、前列腺炎、糖尿病肾病辅助治疗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利尿通淋:配滑石、车前子、海金沙治湿热淋证;

  • 止血:配小蓟、蒲黄、白茅根治血热出血;

  • 清肺化痰:配黄芩、桑白皮、杏仁治肺热咳喘;

  • 抗炎消肿:配菊花、荷叶治头目不清、水肿;

  • 滋阴润肺:配麦冬、生地、玉竹治阴虚燥咳;

  • 抗菌抗病毒:配金银花、连翘增强抗菌效果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6-12克,或入丸散;重症可增至15-30克;

  • 外用: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;

  • 特殊用法:鲜品捣汁滴鼻治鼻衄,或与蜂蜜调敷治湿疹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孕妇、脾胃虚寒者、阴虚内热者、出血性疾病患者、过敏体质;

  • 注意事项:避免与辛辣油腻食物同服;长期或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;阴虚津伤者慎用;服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。

八、炮制

  • 传统炮制:去毛(叶背星状毛)、炙制、焙制、羊脂制;

  • 现代工艺:洗净、切段、晒干,需符合《中国药典》标准(绿原酸含量≥0.30%);

  • 去毛方法:砂烫、刷洗或机械脱毛,避免毛茸刺激呼吸道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:叶片披针形,表面黄绿或灰绿,背面密布星状毛或孢子囊群;叶柄具纵棱,质脆易折;

  • 显微:可见草酸钙结晶、孢子囊群、星状毛;

  • 理化:遇酸起泡(碳酸钙反应),薄层色谱显绿原酸、黄酮类斑点;

  • 真伪:正品叶背毛茸细密,伪品多无孢子囊群或毛茸粗糙。

十、贮藏

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防蛀,避免与异味物品混放;定期检查防霉变,保质期一般2-3年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绿原酸、黄酮类(槲皮素、山柰素)、多糖、挥发油、三萜、甾体等;

  • 药理作用:抗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)、抗炎、镇咳、祛痰、平喘、抗病毒(单纯疱疹病毒)、抗氧化、增强免疫力、抗肿瘤;

  • 临床应用:辅助治疗尿路感染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前列腺炎、糖尿病肾病、皮肤病;

  • 安全性:毒性低,但过量可能引起恶心、呕吐、腹泻;需控制剂量,避免长期使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石韦为清热利湿、通淋止血的常用药材,适用于热证、淋证及出血症。其性微寒,需根据体质配伍使用,孕妇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现代研究支持其多成分、多靶点活性,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,结合现代检测手段确保安全有效。贮藏需防潮避光,保持干燥。

十三、附图

原态

中药-石韦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石韦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