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土鳖虫又称土元、地鳖虫蟅虫庶虫䗪虫、地蟞虫、地蜱虫、地乌龟、簸萁虫、蚵蚾虫、盖子虫等,不同地区和典籍中名称略有差异,但均指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药用部位为雌虫干燥体,需经沸水烫死、晒干或烘干处理,以保持药效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味咸、寒,有小毒,归肝经,体现其破血逐瘀、寒凉清热的特点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破血逐瘀、续筋接骨、清热散瘀。

  • 主治病症

    • 妇科疾病:血瘀经闭、产后瘀阻腹痛、癥瘕痞块;

    • 骨科疾病:跌打损伤、筋伤骨折;

    • 其他:皮肤疮疹、口腔溃疡、热毒瘀滞证;

    • 现代应用:冠心病、外周血管阻塞、下肢深静脉血栓、骨折愈合、慢性肝炎等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配伍:与乳香、没药同用增强活血止痛;配桃仁、当归调经止痛;合水蛭、续断强化破血接骨;配杜仲、骨碎补治疗骨伤;

  • 方剂应用:大黄蛰虫丸(治癥瘕)、鳖甲煎丸(治疟母)、八厘散(治跌打损伤)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3-9克,研粉3-6克,或入丸散;

  • 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;

  • 禁忌: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出血倾向者禁用;脾胃虚寒者慎用;避免与寒凉食物同服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特殊人群:孕妇、经期女性、过敏体质、脾胃虚寒者禁用;

  • 药物相互作用:避免与抗凝药同用,防止出血风险;

  • 毒性管理:过量可致恶心、呕吐、头晕,需严格控量(成人日用≤10克)。

八、炮制方法

  • 传统炮制:沸水烫死后晒干,或用甘草水洗去腥味,文火炒至微黄;

  • 现代处理:干燥后研粉,或经酒制、制炭增强药效。

九、鉴别方法

  • 形态鉴别

    • 地鳖虫:卵圆形,背甲9节瓦状排列,腹面深棕色;

    • 冀地鳖:长椭圆形,胸腹两侧有黑斑;

    • 金边地鳖:体缘黄边,易与龙虱(鞘翅有棕黄边)区分。

  • 真伪辨识:注意与龙虱等误用品的形态差异,避免混淆。

十、贮藏方法

  • 条件:干燥、避光、防潮,密封于塑料袋或陶罐;

  • 防虫措施:可加磷化铝片剂或放置樟脑、花椒驱虫;

  • 养护:定期检查,霉变虫蛀时需晾晒或低温烘烤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药理作用:抗凝血、抗血栓、扩张血管、调节血脂、抗氧化、抗肿瘤;

  • 临床应用:治疗冠心病、骨折愈合、慢性肝炎、下肢静脉血栓;

  • 成分研究:含氨基酸、脂肪酸、生物碱等活性物质,具抗炎、免疫调节作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土鳖虫作为传统动物药材,以破血逐瘀、续筋接骨为核心功效,广泛应用于妇科、骨科及循环系统疾病。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剂量与禁忌,结合现代研究可拓展至心血管、抗肿瘤等领域。需注意品种鉴别、炮制规范及特殊人群禁用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土鳖虫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