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苏合香又称苏合油、帝膏、帝油流,唐代亦有“苏合香”舞曲名。其名称源于原产国“苏合国”,树脂因紫赤色、芬香浓郁得名,清代《本草纲目》收录“流动苏合香”别名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树脂:采自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(Liquidambar orientalis)树干渗出的香脂。初夏割伤树皮至木部,秋季剥皮榨取香脂,残渣水煮后二次压榨,经酒精溶解、过滤、蒸干精制而成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温,味辛,归心、脾经。辛温之性助其开窍散寒,温通经络,契合“寒闭神昏”治疗需求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开窍醒神:治中风痰厥、猝然昏倒、热病神昏;

  • 辟秽止痛:缓解胸痹心痛、胸腹冷痛、寒凝气滞引发的胃脘痛;

  • 抗菌抗炎:外用治疥疮、湿疹,内服抗呼吸道感染;

  • 抗血栓:抑制血小板聚集,改善心肌缺血,用于冠心病心绞痛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方剂:苏合香丸(配安息香、麝香、冰片等)治寒闭神昏;冠心苏合丸(含冰片、檀香)缓解心绞痛;

  • 临床验方:与丹参、川芎配伍活血化瘀,配肉桂、细辛增强温通散寒,外敷治风湿关节痛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丸剂每次1-2丸(约0.5-1g),每日2-3次,温水溶解后服用;不入煎剂以防挥发油损失;

  • 外用:研末调敷或塞鼻,适量使用;

  • 急救:舌下含服0.5g苏合香,3-5分钟起效,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阴虚火旺、实热证、孕妇忌用;热闭神昏(高热、舌红苔黄)禁用;

  • 副作用:过量致上火、口干咽痛,孕妇可能引发胎动不安;

  • 注意事项:避免与热性药物同用,外敷前需皮肤测试。

八、炮制

初夏树皮割伤渗脂→秋季剥皮榨脂→残渣水煮复榨→酒精溶解→过滤蒸干得精制苏合香。传统工艺强调“阴凉处浸水保存”防香气流失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真伪辨识:正品为紫赤色树脂,具特异香气;假药多批号模糊、包装粗糙;

  • 理化检测:挥发油含量≥15%,含桂皮醛、α-蒎烯等特征成分;

  • 显微鉴别:树脂团块中可见裂隙,滴加乙醇显黄色荧光。

十、贮藏

密封避光:置于铁筒中加水浸没,置阴凉处;避免高温、潮湿,防止挥发油氧化失效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萜类(如α-蒎烯)、挥发油(桂皮醛)、有机酸(苯甲酸)及黄酮类化合物;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抗心肌缺血:扩张冠脉,降低心肌耗氧,改善心绞痛;

    • 抗血小板聚集:抑制血栓形成,降低脑梗风险;

    • 抗炎抗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;

    • 神经保护:穿透血脑屏障,促进脑缺血后神经修复;

  • 临床研究:雷允上苏合香丸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市占率超75%,2024年零售端增长236%,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。

十二、总结

苏合香作为传统开窍药,以温通散寒、开窍醒神为核心功效,广泛应用于寒闭神昏、胸痹心痛等急症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血栓、抗炎、神经保护作用,结合经典方剂与现代工艺,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展现显著疗效。使用时需严格辨证,避忌热证、阴虚及孕妇,合理配伍以增强疗效,同时注意贮藏条件以保药效稳定。其千年应用历史与现代科研验证,彰显中医药“守正创新”的独特价值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苏合香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