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锁阳别名包括不老药、锈铁棒、地毛球、黄骨狼等,因其肉质茎形态及传统“延年益寿”功效得名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肉质茎:取自锁阳科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,呈圆柱形或扁圆形,表面红棕色至深棕色,具不规则凹陷及鳞片状结构,质坚硬,断面可见淀粉样物质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温,味甘,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甘温之性助其温补肾阳、润肠通便,契合“肾阳虚衰”治疗需求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温补肾阳:治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、阳痿滑精、遗精早泄;

  • 益精血:改善精血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、须发早白;

  • 润肠通便:缓解肠燥便秘,尤适于老年体虚者;

  • 现代研究支持:抗疲劳、抗氧化、抗肿瘤(抑制肿瘤细胞增殖)、提高免疫力;

  • 其他:传统用于对抗肿瘤、调节代谢,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油酸、棕榈酸等成分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经典配伍:与肉苁蓉、巴戟天配伍增强补肾阳之效;与当归、枸杞子同用调补精血;

  • 临床验方:锁阳补肾胶囊(含锁阳、肉苁蓉、巴戟天)治肾阳虚证;锁阳泡酒(配枸杞、人参)用于体虚调理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服10-15g,或入丸散、泡酒、煲汤;

  • 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;

  • 注意:需长期服用以显效,忌与寒凉药物同用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忌人群:阴虚火旺、脾虚泄泻、感冒发热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;实热便秘者慎用;

  • 副作用:过量致上火、口干、便秘;长期大剂量可能损伤脾胃;

  • 注意事项: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,避免与抗凝药、降压药同用。

八、炮制

传统炮制需经洗净、润透、切薄片、干燥等步骤;现代工艺可能采用蒸制或炙煅以增强药效,确保药材纯净无杂质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鉴别:正品呈红棕色,表面有鳞片状结构,断面致密,气清香,味微甜带苦;

  • 理化鉴别:浸出液加热后显蓝紫色(含特征性成分);

  • 显微鉴别:纤维束含草酸钙结晶,导管含红棕色物质。

十、贮藏

密封避光干燥保存:置阴凉干燥处(10-30℃),避免高温、潮湿及阳光直射;胶囊剂需密封防潮,过期禁用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油酸、棕榈酸、黄酮类、多糖、氨基酸及微量元素;

  • 药理作用

    • 抗肿瘤:抑制肿瘤细胞增殖,诱导凋亡;

    • 免疫调节:增强巨噬细胞活性,提高抗体水平;

    •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;

    • 心血管保护:扩张血管,改善微循环;

  • 临床应用:用于慢性肾病、肿瘤辅助治疗、老年性便秘及免疫调节。

十二、总结

锁阳作为传统补肾阳要药,以肉质茎入药,性温甘润,归肝、肾、大肠经,主治肾阳虚衰、精血不足及肠燥便秘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肿瘤、抗氧化、免疫调节等作用,临床常与肉苁蓉、巴戟天等配伍增强疗效。使用时需严格辨证,阴虚火旺、脾虚泄泻及特殊人群禁用,炮制与贮藏需规范以确保药效稳定。其千年应用历史与现代科研结合,体现了中医药“守正创新”的独特价值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锁阳-药材.jpg

饮片

中药-锁阳-饮片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