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又称都淋藤、三百两银、兜铃苗、马兜铃藤、青木香藤、长痧藤、香藤等,主要源自其形态特征及地域俗称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取自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或北马兜铃的干燥地上部分(茎、叶),需经规范炮制以降低毒性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温,味苦、辛,归肝、脾经。苦能燥湿泄浊,辛可行散通络,温可散寒止痛,适用于气滞血瘀、寒湿阻滞之证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行气活血、利水消肿、通络止痛。

  • 主治病症: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、水肿脚气、肝胃不和胃脘痛、妊娠水肿、产后血气腹痛等。现代研究显示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配防风、羌活、独活治风湿痹痛;

  • 配香附、陈皮、乌药治妊娠水肿(如《妇人良方》天仙藤散);

  • 配乳香、没药、玄胡索治气滞血瘀疼痛;

  • 配木香、川楝子治肝胃不和胃痛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3-9克,或作散剂(如《普济方》天仙藤散用至五两);

  • 外用: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(如治毒蛇咬伤、痔疮肿痛)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用人群:孕妇、婴幼儿、肝肾功能不全者;

  • 慎用情况:阴虚火旺者、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肾毒性(含马兜铃酸),引发急性/慢性肾衰竭、肾小管病变及尿路癌风险;

  • 禁忌联用: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同用,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八、炮制

需拣去杂质,洗净泥土,闷润后切段晒干。规范炮制可降低马兜铃酸含量,减少毒性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正品特征:茎细长扭曲,表面淡黄褐色,叶三角状狭卵形,具3条掌状脉,气清香,味淡;

  • 伪品警惕:樟科无根藤茎有黄褐色毛,质脆易折,无清香味,不可替代使用。

十、贮藏

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防蛀,确保药效稳定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含马兜铃酸等生物碱,长期服用或过量可能导致肾损伤及癌变风险。临床需严格遵医嘱,控制剂量,避免自行用药。

十二、总结

天仙藤为传统活血利水要药,但因其毒性成分马兜铃酸,需谨慎使用。临床应用时需严格把握适应症,控制剂量与疗程,孕妇、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尿量异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。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,并优先使用经规范炮制的产品。

十三、附图

药材

中药-天仙藤-药材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