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
又称鸡爪草、龙牙草、根头菜、翻白菜、天青地白、小毛药、虎爪菜、老鸦爪,部分地区与翻白草(块根纺锤形、味甜)需鉴别区分。

二、入药部位

蔷薇科植物委陵菜(Potentilla chinensis)的干燥带根全草,包括根、茎、叶。春季未抽茎时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后使用,以根完整、叶羽状深裂、下表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者为佳。

三、性味归经

性寒,味苦;归肝、大肠经(部分文献提及肺经)。苦寒能清热泻火,寒可凉血止血,主入大肠经治痢疾,兼入肝经调气血。

四、功效主治

  • 核心功效: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、收敛止血、祛风除湿。

  • 主治病症:热毒痢疾(赤痢腹痛、久痢不止)、痔疮出血、血热吐血/咯血、痈肿疮毒、风湿痹痛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阴道滴虫病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痢疾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,抑制阿米巴原虫,扩张支气管及兴奋子宫平滑肌。

五、相关配伍

  • 配金银花:增强清热解毒,治热毒疮疡;

  • 配地榆:协同凉血止血,治便血、崩漏;

  • 配黄连:清热燥湿止痢,治湿热痢疾;

  • 配十大功劳/车前草:治慢性痢疾;

  • 配小蓟/侧柏炭:加强止血,治便血、尿血。

六、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15-30g(鲜品60-120g),或研末冲服3-5g;治疗菌痢可用至30-60g;

  • 外用:煎水洗、捣敷或熏洗,治疮疖、阴道滴虫;

  • 炮制:洗净、润透、切段干燥,或生用/煅用(增强收敛性)。

七、使用禁忌

  • 禁用人群:孕妇(可能刺激子宫收缩)、脾胃虚寒者(加重腹泻);

  • 慎用情况:慢性腹泻体虚者、过敏体质;

  • 相克禁忌:避免与寒凉药(如大黄)同用,忌生冷饮食;

  • 毒副作用:过量可致恶心、腹痛,长期服需监测肝肾功能。

八、炮制

传统方法:采收后去杂质,洗净,切段干燥;现代工艺采用微波干燥提升有效成分溶出。部分地区需去除花枝/果枝,或醋淬调节药性。

九、鉴别

  • 性状特征:根圆柱形,表面暗棕/紫红,栓皮易剥落;叶基生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狭长椭圆形,边缘羽状深裂,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灰白色绒毛;断面皮部薄,与木部易分离,射线放射状。

  • 显微鉴别:粉末可见黄酮类(槲皮素、山柰素)、萜类(熊果酸、白桦酸)结晶;

  • 伪品警惕:与翻白草(根纺锤形、断面黄白、叶椭圆形)区分,委陵菜叶裂更深,根断面皮部薄。

十、贮藏

置通风干燥处,密封防潮防蛀,避免与异味药材混存。建议1-2年内使用,定期检查霉变/虫蛀情况。

十一、现代研究

  • 化学成分:含黄酮类(芹菜素、槲皮素)、萜类(委陵菜酸、积雪草酸)、有机酸(没食子酸)、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;

  • 药理作用:抗病原体(痢疾杆菌、阿米巴原虫)、抗炎镇痛、止血、调节免疫、扩张支气管、兴奋子宫;

  • 毒性研究:常规剂量安全,过量可能致胃肠道反应,肾结石患者慎用。

十二、总结

委陵菜为清热止痢要药,尤擅治热毒痢疾、血热出血及风湿痹痛。临床需严格辨证,孕妇、脾胃虚寒者禁用,配伍需兼顾温中健脾。炮制可提升疗效稳定性,现代研究支持其多靶点作用,但需控制剂量与疗程,避免寒凉伤正或钙质沉积。贮藏宜防潮防蛀,确保药效稳定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,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就医。

十三、 附图

原态

中药-委陵菜-原态.jpg

药材

中药-委陵菜-药材 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