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灵脂、糖灵脂、灵脂米、灵脂块、药本、寒号虫粪、寒雀粪、五棓子(部分地区称),因鼯鼠粪便形态差异分为“灵脂米”(颗粒状)与“灵脂块”(凝结块状)。
二、入药部位
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(Trogopterus xanthipes)或飞鼠科小飞鼠的干燥粪便。秋季至初春采收,去杂质后晒干,灵脂米呈长椭圆形颗粒(长0.5-1.5cm,直径3-6mm),灵脂块为不规则块状(表面黑褐,有光泽,质硬易碎)。
三、性味归经
性甘、温,归肝经(部分文献归肝、脾经)。甘温能补,温通能散,主入肝经血分,善行血中瘀滞,兼入脾经助运化。
四、功效主治
核心功效:活血止痛、化瘀止血、解毒消积。
主治病症:痛经、产后瘀阻腹痛、胸痹心痛、脘腹刺痛、崩漏下血(色紫有块)、蛇虫咬伤、小儿疳积、跌打损伤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血小板聚集、抗炎、抗肿瘤(如抑制癌细胞增殖)、抗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)及调节免疫作用。
五、相关配伍
配蒲黄(失笑散):协同活血止痛,治痛经、胸痛;
配延胡索、香附:增强行气活血,疗脘腹疼痛;
配三七、丹皮:化瘀止血,治崩漏、血瘀出血;
配雄黄(1:0.5):解毒消肿,治蛇虫咬伤;
配人参:传统忌配,但现代研究显示配伍可增强免疫、改善血瘀,无显著毒性。
六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10g(包煎防刺激咽喉),研末冲服1-3g;
外用:适量研末调敷或以麻油/菜油调涂患处;
炮制品:醋炙(增强散瘀)、炒炭(强化止血)、蜜炙(缓和药性)。
七、使用禁忌
禁用人群:孕妇(可能刺激子宫)、出血无瘀者、过敏体质;
慎用情况:脾胃虚弱(易致腹泻)、阴虚火旺(加重热象)、高血压/心脏病患者(部分成分影响血压);
相克禁忌:传统忌与人参同用,但现代研究证实安全;避免与生物碱类药物(如阿托品)配伍;
毒副作用:过量可致恶心、腹胀,长期服需监测肝肾功能及重金属含量。
八、炮制
传统方法:生用(直接入药)、醋炙(米醋20%拌炒至微干)、炒炭(武火炒至表面焦黑)、蜜炙(蜂蜜润炒);
现代工艺:超微粉碎提升溶出率,微波干燥防霉变,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。
九、鉴别
性状特征:灵脂米呈长椭圆形,表面褐绿,质松易碎;灵脂块不规则,表面黑褐有光泽,断面纤维性;伪品如兔粪(圆球形)、飞鼠粪(黏结块)可通过形态、气味(灵脂具特殊腥味)及显微鉴别(纤维束、树脂道碎片);
理化鉴别:水试显黄绿色,加三氯化铁呈蓝黑色;醋炙后酸味增强,炒炭后表面焦黑。
十、贮藏
置干燥阴凉处(湿度<70%),密封于玻璃/塑料容器,内衬花椒/山苍子驱虫。定期检查霉变、虫蛀,轻度霉变可日晒或烘烤,严重虫蛀需丢弃。保质期2-3年,过期需检测重金属及微生物指标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化学成分:含维生素A类物质、树脂、尿素、尿酸、多糖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(钙、镁、锌)及五灵脂酸、委陵菜酸等活性成分;
药理作用:抗血小板聚集(抑制TXA₂合成)、抗炎(抑制COX-2)、抗肿瘤(诱导癌细胞凋亡)、抗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)、调节免疫(增强巨噬细胞活性);
安全性:部分样品含微量铅、砷,需控制剂量;动物实验显示无显著肝肾毒性,但长期高剂量可能致钙沉积。
十二、总结
五灵脂为活血止痛要药,尤擅治血瘀诸痛、出血兼瘀及蛇虫咬伤。临床需严格辨证,孕妇、出血无瘀者禁用,配伍需兼顾药性协同与减毒。炮制可提升疗效稳定性,现代研究支持其多靶点作用,但需控制剂量与疗程,避免重金属蓄积或钙质沉积。贮藏宜防潮防蛀,确保药效稳定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,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就医。
十三、附图
药材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