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川木通又称淮木通、山木通、花木通、白木通。
二、入药部位
川木通的入药部位是藤茎,具体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(Clematis armandi Franch.)或绣球藤(C. montana Buch.-Ham.)的干燥藤茎。春、秋季采集,除去粗皮,晒干;或趁鲜切薄片,晒干。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性寒,味苦、淡。 
- 归经:归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 
四、功效主治
功效
- 清热利尿:治疗湿热癃闭、水肿、淋证。 
- 通经下乳:缓解妇人闭经、乳汁不通。 
- 清心除烦: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、心烦尿赤。 
- 祛风通络:改善湿热痹痛、关节不利。 
主治
- 泌尿系统疾病:膀胱湿热、小便短赤、淋沥涩痛。 
- 妇科疾病:经闭、乳汁不下。 
- 口腔疾病:心火上炎导致的口舌生疮。 
- 风湿性疾病:湿热痹痛、关节不利。 
五、相关配伍
- 膀胱湿热:配车前子、滑石,增强利尿通淋作用。 
- 心火上炎:配生地黄、甘草、竹叶,清心泻火。 
- 经闭乳少:配穿山甲、王不留行,通经下乳。 
- 湿热痹痛:配桑枝、牛膝,祛风通络。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3-6g;或入丸、散。 
- 炮制差异: - 生用:清热利尿力强,多用于实证。 
- 切片:便于成分溶出,增强药效。 
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 - 孕妇:慎用(可能引发流产或早产)。 
- 肾虚无火者:慎用(苦寒易伤肾)。 
- 气弱人群:慎用(易耗伤正气)。 
 
- 注意事项: - 避免与温补性中药同用(可能降低药效)。 
- 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,过量可能导致中毒(症状:呕吐、腹泻)。 
 
八、炮制
- 生用:取原药材,洗净,略浸,取出润透,切薄片,干燥。 
- 炮制作用:使药材洁净,便于调剂和成分溶出,增强清热利尿、通经下乳的功效。 
九、鉴别
性状鉴别
- 外观:长圆柱形,略扭曲,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,有纵向凹沟及棱线;节处多膨大,有叶痕及侧枝痕。 
- 切片:厚2-4mm,边缘不整齐,残存皮部黄棕色,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,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,其间布满导管孔,髓部较小,类白色或黄棕色,偶有空腔。 
- 气味:气微,味淡。 
显微鉴别
- 粉末:黄白色至黄褐色,含大量纤维(木纤维、韧皮纤维)、导管(具缘纹孔导管、网纹导管)及石细胞。
理化鉴别
- 薄层色谱: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。
十、贮藏
- 条件:置通风干燥处,防潮。 
- 方法: - 短期储存:密封塑料袋加干辣椒或大蒜防虫。 
- 长期储存:晒干后装入玻璃罐,置于阴凉通风处。 
 
- 注意事项:定期检查,霉变或虫蛀者不可使用。 
十一、附图


 我的书签
 我的书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书签
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
 移除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