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别名
豨莶草又称豨仙草、粘糊菜、猪膏草、臭屎草、解毒草、珠草、肥猪草、粘不扎等,不同地区及文献记载存在差异,如《本草蒙筌》提及“气作猪臭,故名豨莶”。其中“豨仙草”可能是“豨莶草”的讹传或俗称。
二、入药部位
为菊科植物豨莶、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,夏秋二季花开前或花期采割,除去杂质后晒干,茎、叶、花均可入药。
三、性味归经
- 性味:苦、辛,寒。 
- 归经:归肝、肾经,部分文献提及归心经(如配伍当归时)。 
四、功效主治
- 功效:祛风湿、利关节、清热解毒、活血通络、息风止痉。 
- 主治: - 风湿痹痛、筋骨无力、腰膝酸软、四肢麻痹、半身不遂; 
- 风疹湿疮、疮痈肿痛、咽喉肿痛、湿疹瘙痒; 
- 热极生风、痉挛抽搐; 
- 中风后遗症、高血压等。 
 
五、相关配伍
- 经典配伍: - 配威灵仙:增强祛风湿、通经络作用,治风寒湿痹; 
- 配臭梧桐:协同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,用于肢体麻木、关节疼痛; 
- 配当归:养血活血与祛风并重,治血虚风湿痹痛; 
- 配蒲公英/野菊花:清热解毒,治热毒疮痈。 
 
六、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9-12g,大剂量可用至30-60g;或入丸、散; 
- 外用:适量捣敷、研末撒或煎水熏洗; 
- 炮制差异:生用性寒,宜治风湿热痹;酒制/蜜制后性温,兼补肝肾,用于慢性痹痛。 
七、使用禁忌
- 禁忌人群:阴血不足、无风湿者、过敏体质者禁用;孕妇、哺乳期女性需遵医嘱; 
- 注意事项: - 生用或大剂量易致呕吐; 
- 忌与生冷、油腻、辛辣食物及酒类同服; 
- 长期服用需专业指导,变质后禁用。 
 
八、炮制方法
- 生豨莶草:直接切段干燥; 
- 酒豨莶草:黄酒拌匀蒸透至黑色; 
- 蜜豨莶草:蜂蜜拌匀后蒸制; 
- 九蒸九晒:酒蜜反复蒸晒,增强补益肝肾功效,传统用于治疗骨刺、中风后遗症。 
九、鉴别要点
- 性状:茎略方柱形,表面灰绿/黄棕色,有纵沟及柔毛;叶对生,皱缩卷曲,边缘具钝锯齿;总苞片常带腺毛(腺梗豨莶)或仅毛茸(毛梗豨莶)。 
- 混淆品:需与鬼针草(叶二回羽裂)、糙苏(茎四方柱形,气清香)区分。 
十、贮藏条件
置通风干燥处,避免潮湿霉变;炮制品需密闭保存。
十一、现代研究
- 化学成分:含奇壬醇、豨莶四醇、黄酮类、生物碱、苦味质等; 
- 药理作用:抗炎、抗风湿、改善微循环、抗血栓、调节免疫; 
- 临床应用:治疗类风湿关节炎、高血压、中风后遗症,九蒸九晒品对骨刺疗效显著。 
十二、总结
豨莶草为祛风湿要药,性寒味苦,擅长通络解毒,适用于湿热痹痛及皮肤疾患。其炮制工艺(如九蒸九晒)可改变药性,增强补益作用。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炎、抗血栓等活性,但需注意禁忌症及配伍禁忌,临床使用需辨证施治,避免自行用药。
十三、附图
原态

药材

饮片

 我的书签
 我的书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书签
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
 移除书签